作者:舒可文
2018-05-28·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94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斯坦因 )
1887年,他穿过苏伊士运河第一次来到亚洲。在印度,他找到了另一种出人头地的方向。
斯坦因是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人。他从大学开始研习梵文和波斯语,21岁在英国做东方语言和考古学博士后期间,他结识了两位曾在印度理事会任职的前辈,那时候印度归东印度公司统辖。这俩人把他推荐给印度理事会,充任旁遮普大学的注册员和刚建立的拉合尔东方学院的院长。这个职位牵制了他10年,从他的一些私人信件中看出,当时他反复要求一段时间特殊工作,或延长某假期,争取的是旅行考古的时间。
斯坦因之所以愿意到印度,是怀着一个世俗理想——以印度为跳板,在大学谋得一个东方研究的职位,他的导师比勒教授在入职大学之前一直在印度,他想重复这条道路。比勒教授离开印度时有一大遗憾,从17世纪初来到克什米尔的欧洲人都从波斯著作中知道有一本成书于12世纪的梵文编年史《克什米尔王记》,比勒教授直到离开印度也没找到这个抄本,斯坦因后来找到了。
发表文章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27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