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炜
2018-05-25·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44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98年1月21日,沮丧的小投资者们聚集在香港证券期货监管委员会门外,希望能够得到监管部门的帮助。香港一家证券公司 因为严重的金融问题,把这些小投资者的股票做了抵押,小投资者们担心自己的投资不能收回 )
10年前,天安门广场前树立起一块香港回归倒计时的牌子,显示着离7月1日零点还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秒,游客纷纷在那块牌子前合影留念,有年轻的恋人在广场上接吻,然后看一眼牌子,计算他们这微小的幸福瞬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到底占据了多少时间。长安街上的彩灯像今日一样明亮,乘坐1.6元1公里的红色富康出租车就是年轻人最常见的奢侈。那时候,北京街上还有黄色面的和红色夏利。私人购买汽车大多会选择绿颜色的富康,这款车就代表着小康家庭或是小康社会,车主们会半带自嘲地说:我那辆雪铁龙如何如何。那时候,一个城市青年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薪水就是很高级的梦想了。
香港回归带来的国家强盛的感觉,让人们像期待节日一样等待那年7月。不料想,与香港回归一起等来的是一场亚洲金融危机,好在,那危机被关在了国门之外,对大多数人的生活而言,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而只是一些朦胧的经济学知识启蒙,比如汇率,比如对冲基金,比如韩国大财团与政府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有感于60年前的这一天》,让学子们回顾1937年的“七七事变”,写作套路该是讲旧日中国多么羸弱,今日中国多么强大。算是很有历史感的一道题目。转过年来的高考,每个高三学生都知道,政治要考金融危机的题目,每个人都会背诵一份标准答案,中国政府怎么沉着应对危机,怎样动用自己的外汇储备拯救香港乃至亚洲人民于血火。那些对世界还没什么看法的孩子先被灌输了一番中国意识。
但许多人知道了索罗斯这个名字,知道了他的思想来源是那本《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同时知道了马来西亚的政治家马哈蒂尔和安瓦尔,一个标榜亚洲的价值观,一个被描述要走西方路线的叛逆的继承人,不少人进而用对抗意识形态来解读经济危机。但同时,自己没房子,不知道房子贬值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没多少存款,也就无从知道货币贬值是什么样的感受;工作机会似乎在增加,也就不觉得失业与经济萎靡会是什么状况。
发表文章24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168人
作家,《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