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达利的世界“血比蜜甜”

作者:曾焱

2018-05-24·阅读时长4分钟

142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51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达利指导学生作画,摄于1976 )

从巴塞罗那开车到费格拉斯的达利戏院博物馆,用了将近两小时。小城离法国边境只有15公里,十几分钟车程。没等走进达利的神奇世界,在博物馆外的加拉-萨尔瓦多·达利广场吃午餐,先被3座重复的雕像迷惑了:除了用轮胎做成的底座高度不同,这是3个一模一样的古典石膏像,像一串回声,在广场不同方位彼此呼应。这个沉思的长袍老头和达利有关系吗?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请教,被告知那是19世纪法国人梅索尼埃(Jean Louis Ernst Meissonier)。梅索尼埃是达利最推崇的学院派画家,在19世纪法国画坛地位神圣,欧美旧贵新贵都曾以高价订购他一张画为荣。雕像并非出自达利,是法国雕塑家安东尼·梅尔塞1895年的作品,达利买来后做了局部修改,比如1979年他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个展时曾把它们放在叠放的轮胎上展示,也就是今天广场上的样子。达利诡异另类,梅索尼埃以画风严谨闻名,属于画马先养马那种人,当年标新立异的马奈和库尔贝都和他水火不容,达利却以各种方式告诉人们,他最爱的画家是梅索尼埃。在广场中央那座雕像的底部,达利刻了一句话:没有加拉(注:达利的妻子)和达利,它不会在此地——被达利奉若神明的,其实还是他自己。

此地是费格拉斯,达利的故乡。1904年他出生在蒙图利奥路的一幢三层小楼里,帕梅尔广场的拐角处,父亲是个律师。这和毕加索的出生地很相似:有人情味的小城,面对热闹广场的小楼,父辈职业体面。楼被拆掉了,旧址上现在是座平房,还有一块纪念碑,1961年达利亲自参加了这块碑的落成庆典,对于这类授他神圣光环的仪式他一向来者不拒。达利和他的费格拉斯从灵魂到肉体都很亲密,1948年和加拉在美国躲避战乱8年之后,迫不及待要回到的地方不是让他成名天下的巴黎,而是费格拉斯。达利似乎并不喜欢巴黎,这是他和毕加索之间巨大的差异。爱伦堡曾说要让毕加索离开法国是办不到的,对于毕加索,西班牙和法国都是故乡,达利的现实故乡和精神故乡却永远只是费格拉斯,从上世纪40年代末期返回小城后他和加拉再没有离开过。1956年,达利为自己生活过的这两处地方做过一个比照:法国是世界上最富于理性的国家,而他萨尔瓦多·达利则出生于最疯狂而又最神秘的国度。他视巴黎为“理性丑怪”的中心,一切都混乱不堪。

但在上世纪20年代,巴黎是达利的向往,就像1900年的毕加索,1915年的米罗。布勒东在巴黎打出“超现实主义”旗号的1921年,达利刚被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破格录取,他学习古典绘画,17世纪荷兰画家维米尔在他眼里至高无上。1925年布勒东正式发表“超现实主义第一宣言”,达利在费格拉斯画出了自己的第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血比蜜甜》。他此刻正沉迷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他也即将因为煽动学生运动的罪名入狱并被皇家美术学院除名。1927年达利终于到了巴黎,拜访他崇拜的毕加索和米罗。两年后他正式移居巴黎,画风成熟,迅速成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主将。在达利眼里,有无理性是凡夫俗子和天才之间的分界,缺乏理性才是上帝青睐的旷世奇才,所以他从未间断过把自己装扮成非理性的达利,《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就是他为自己写下的圣经。达利在书中抛出弗洛伊德学说资助给他的往事细节,诱导了几乎所有的传记作家。我看过几本关于达利的书,作者们无不追根溯源浮想联翩,用那个从未见过的、7岁上就夭折的哥哥萨尔瓦多·达利来解释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天才和性格的形成,没人跳出达利为他们设置的圈套,因为那种玄妙和铺张正是多数读者期待的。“要想使产生于梦幻状态的无意识意象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就必须以完全有意识的方式来表达它们。”达利曾经这样阐释他对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这其实也是他对人生的注解,迷惑他人,必先迷惑自己,所以“血比蜜甜”。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130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浪漫与想象

西班牙文化年寻踪

61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