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不义之财

作者:邢海洋

2018-05-24·阅读时长3分钟

60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2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招商银行的认沽权证CMP1,最初是招商银行股改的时候由上市公司派发的认沽权证,目的是保护流通股东的利益,如果招行股票下跌,权证持有者仍能获取利益。那时的招行A股价格不过三四元,但在权证到期日可以5.65元的行权价,沽售给招行的大股东。但现在,除去两次大比例分红,招行的股价已经接近30元,不啻于当年股价的10余倍,再按5.65元的行权价把价值30元的股票卖给大股东,无异于买椟还珠。而把这样一个对自己有百害无一利的契约拿在手上,还要花大价钱买到手,更是不智。

只因这一品种的交易无需缴纳印花税,交易成本比股票交易低一半还多,又因为权证交易不受T+1的限制,可以当日买卖,加上股票价格小有下降,致使招行CMP1和所有的认沽权证一道,成了抢手货,最高的时候价格从0.30元炒高到4.95元。每日里交易量是筹码的十余倍,不到20家权证,其交易金额甚至超过了深圳乃至上海股票市场。

投机者如此胡行,授人以柄,管理层于是放开了权证创设的限制。市场上的大多数权证早不是大股东派发给流通股东的“福利”,而是有权利创设权证的券商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幌子,大赚其钱的工具。2006年3月到6月底,券商创设招行认沽权证余额为40.28亿份,共带来约66.17亿元的收入,尤其“5·30”后,招行认沽权证“发威”,从0.39元一路飙升至6月12日的4.95元,此后基本维持在1.5元~2.3元。券商开始也和炒作者一样疯狂创设,进账约64.57亿元,占比高达97.6%。其中,中信证券以6.37亿份排名券商创设招行认沽权证冠军位置,仅靠创设招行认沽权证就进账约10.16亿元。这还只是招行一个权证,若再加上创设南航认沽权证的进账44.49亿元,券商账面收入约为110.66亿元。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一瓶水的意识形态

新标准下的水源地调查

46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