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翊
2018-05-24·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7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6月20日,中毒学生的家属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采访 )
对于熟悉常冬(化名)的人来说,投毒事件是一条分水岭。那个有“憨厚面容、高中时一直担任班级卫生委员的大一学生”的形象正变得模糊。
2006年9月,常冬进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材料系二班就读,与中毒者牛某、李某、石某住在同一宿舍。作为中国矿业大学的二级学院,徐海学院依托矿大办学,属于中国矿业大学与北京凯达恒信集团合作的民办高校,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与此相对应的是每年1.2万元的学费,两倍于矿大一类本科学生的学费。按学生们的说法,“每天的生活就是学校、食堂和宿舍”,相当于高中生活的延续。“学校、院系和班级很少组织那些能够增加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活动,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甚至相邻寝室的同学,相互之间也缺乏交流与来往。许多人在学习之外的娱乐活动或是在寝室内打打牌,或是在学校的计算机房内上校园网,或是在学校之外的网吧里打游戏、聊天。”
根据徐州警方的讲述,由于常冬性格内向,觉得牛某、李某、石某经常在一起玩耍而不理睬自己,心里感到非常不满,多次找辅导员要求调换宿舍,“但他最开始想要报复的是一名姓孙的同学”。
发表文章1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