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不要问生鱼片从哪里来

作者:于萍(困困)

2018-05-24·阅读时长4分钟

41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9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一片红色、绵软的金枪鱼刺身,是经历怎样的旅程到达餐桌的呢?有可能是这样的:它们中的一部分喜欢在东大西洋和地中海流域游弋,像家养牲畜似的,每时每刻都在长肉,动不动就能长到12英尺长、1500磅重,其中要属蓝鳍、黄鳍和大目这几种鱼油均匀、肥瘦得当。日本人最早开始捕捞金枪鱼,主要在周边海域,但在上世纪50年代,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氢弹试验,把当地的金枪鱼渔场给污染了,日本人跑到了大西洋海域。此时几乎没有竞争。随着寿司风靡全球,美国人也加入进来。要知道,在70年代以前,美国人是不吃金枪鱼的,只有他们的猫吃。之后是印度尼西亚人,菲律宾人,法国人……

其中的大部分,还是落到了日本人囊中,它们有的被运送到东京最大的鱼市场“东京市政府中心批发市场”。《名利场》杂志记者探访了这个有400多年历史、2000个商户的全球最大海鲜中转站——一个叫竹田的商贩用长刀劈开一条金枪鱼,他的刀是铸造武士剑的铁铺打造的,这一刀斩断了金枪鱼与海洋的联系,此后鱼的命运要与寿司传送带息息相关。他刀下的这条是蓝鳍金枪鱼,有150斤重,是与市场中1677个有叫价资格的买家经过激烈竞争拍买下的,他出了最高价,每斤5700日元,总共花了85.5万日元。拍卖,是金枪鱼的独特销售方式,每叫一次价以1万日元递增,曾经一条200斤重的蓝鳍鱼被叫到每斤10万日元,也就是有人用200万日元买了一条鱼(合人民币约12万元)。竹田对金枪鱼了如指掌,可以从外观加以判断,鱼尾如光滑,均匀分布斑点,鱼就肥瘦均匀;鱼尾越滑腻,鱼肉则越肥。但决定性判断必须等鱼切开后,可如果不买下一条鱼,就没有权力切开。竹田看上去并不高兴,虽然他拍下了当天最贵的鱼,可切开后发现并非绝顶好鱼。他将鱼大卸N块,头尾会顺手卖给鱼市场的烤鱼小贩,这种烧烤非常不入流,不过是小零嘴和没有营养的杂碎。肥硕的鱼身被装进名为“金枪鱼棺材”的冷冻盒,一部分留给预定了的本地餐厅,一部分等待出口。鱼市上还售卖渔船捕捞当时“闪冻”的蓝鳍金枪鱼,它们被电锯锯成5公斤的小块,立刻冷冻。“闪冻”比鲜鱼便宜,买的人也少,但食客是尝不出差别的,不同的餐馆老板有不同的进货需求,他们总能从供货商那里拿到合适的价。其实吃鲜金枪鱼和三文鱼都很有风险,肥硕的肉身中藏了大量寄生虫,必须经长时间低温冷冻才可将虫杀死,解冻后的鱼身上还留有寄生虫的尸体。

随着转手次数增多,经手人对金枪鱼的了解越来越模糊。它们已经变成红色的、硬邦邦的一块一块,完全看不出鱼的相貌,唯一被了解的是价格和产地。老李和小李是姑姑和侄女的关系,她们在北京卖金枪鱼快10年了,原本将摊位设在红桥批发市场,最近刚搬进北京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大红门京深市场。她们的鱼从印度尼西亚进口,因为比日本鱼便宜,具体是什么种类就说不上来,只是按照“普通冷冻”和“特冻”分别定价,每公斤100~110元。她们的金枪鱼价格最近没什么变化,但这个星期,金枪鱼没到货,她们预感到即将涨价。北京德川家餐厅正是李家摊铺的客户之一,中关村店的段厨师长说,德川家的金枪鱼确实来自印度尼西亚,也不是顶级的蓝鳍鱼,而是黄鳍和大目,各种价格的自助餐都可吃到金枪鱼。印尼的鱼比不上日本的肥,可现在脂肪肝那么多,少点鱼油不也很好吗。中国的日本料理店售价大约为原材料的5倍,不过德川家走的是薄利路线,一片生鱼成本1元,60元自助,吃60片鱼,就亏本了。北京另一家日本餐厅“元绿”却强调金枪鱼来自日本,也非顶级的蓝鳍鱼,元绿旗舰店的张总厨说:“蓝鳍金枪鱼的鱼腩,要几千块钱1公斤,只跟老板去日本访问时吃过,只能吃一块。”

文章作者

于萍(困困)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南京”

情感如何记忆

5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