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机器猫的旧日时光

作者:陈赛

2018-05-24·阅读时长3分钟

79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4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7月17日,《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的主角在上海街头,为影片上映造势 )

《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是第一部引进国内的日本剧场版动画片,对很多日本动漫迷来说是件大事。媒体上宣传“一刀未剪”,其实故事之主旋律,实在没必要剪什么。这部片子去年在日本取得32.8亿日元的票房成绩,吸引的不仅是新时代的小孩,更是给10年、20年前的孩子旧梦重温用的。所以,在影院里发现如今的小孩子为之欢欣鼓舞的是恐龙,而不是机器猫时,不免有些伤感。

日本人最喜欢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机器猫》和《变形金刚》代表的恰巧是两种态度:《变形金刚》将地球上的你争我夺、尔虞我诈、滥用暴力推移到未来宇宙中发扬光大,而《机器猫》对未来技术的态度却是乐观的。像日本艺术家村上隆说的:“机器猫的故事格式是日本70年代典型的‘梦想成真’,电子革命让他们相信,机器能够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而不是靠努力工作或个人智慧”。

其实,机器猫虽是猫型机器人,却极少让人联想到它的机器属性。我们这一代人怀念《机器猫》,是因为它连接着一段最美好的旧日时光。那时候机器猫还叫阿蒙,大雄的名字是康夫——虽然《机器猫》的漫画作者藤子不二雄先生曾留下遗言,希望全世界的孩子为机器猫统一一个名字“哆啦A梦”,但在我们心中,仍是“阿蒙”这个名字至为亲切,带些呆气,有点懒散,让人想起童年夏天长长的午后,坐在桌前透明白纸上描摹机器猫的蓝色大头……那时的世界充满安全感。

文章作者

陈赛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06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洞庭湖的人类命运

长江洪水与堤垸农田

45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