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把根留住

作者:袁越

2018-05-24·阅读时长3分钟

49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7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全世界种植面积排名前10位的农作物依次是: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大麦、高粱、棉花、干豆、黍类和油菜,它们的种植面积占了人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这10种“支柱作物”不但喂饱了人的肚子,而且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基石。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他那本畅销书《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Germs and Steel)中阐明了上述概念。他认为,欧亚文明之所以打败了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土著文明,正是因为欧亚人比其他地方的原住民更早开始了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获取食物的效率。于是,欧亚人得以解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来从事非生产性的劳动,比如科学、文艺和军事。

农业开始于人类对野生植物的驯化。那么,是否可以说欧亚人比其他人种更聪明、因而更早地掌握了驯化野生植物的技术呢?戴蒙德认为不是这样的。在他看来,欧亚大陆生长着更多容易被驯化的野生植物,欧亚人只不过占了天时地利的优势。具体说,欧亚地区的大部分农作物起源于中东的一块月牙形区域,俗称“新月沃地”(Fertile Crescent)。这块地方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特征,每年都有一个短暂的、适于植物生长的雨季,以及一个漫长的旱季。当地野生植物经过多年的进化,逐步适应了这种气候条件。它们在雨季时迅速发芽、长大,根茎部分凑合了事,集中能量生产种子,因为它们必须赶在旱季到来之前开花结果,然后死掉。为了让下一代迅速生长,它们的种子富含营养,因此很适合人类食用。为了能够在缺水的情况下长时间存活,其种皮也变得十分坚硬,很适合储存。事实上,科学家在这片地区发现了很多种类的野生小麦,其形状已经和现代的小麦非常接近了,驯化起来要容易得多。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224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生活指数转折点

猪肉的价格动力

52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