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奥本海默的博士论文和凡高的画

作者:苗炜

2018-05-24·阅读时长3分钟

69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9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很早以前就听过一个故事,说“二战”的时候,美国空军轮番轰炸德国的主要城市,唯独留下海德堡不炸,因为早年间,他们都看过一部好莱坞的电影,讲的是一对大学生在海德堡恋爱的故事,这个电影给美国年轻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等他们参军打战,轰炸德国,就对这座美丽的小城手下留情。我从来没考证过这故事的真假,但在去海德堡的火车上,我还是把这个故事讲给同伴听。其实,我心里想的是黑格尔,他曾经在海德堡大学任教。

我们在海德堡只有几小时的逗留,在内卡河边吃了顿中饭,放弃了河对岸那条著名的“哲学家小道”,改去爬古堡,去寻找海德堡大学的学生禁闭处,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又坐火车回到卡塞尔。过了两天,我又一个人坐火车去了哥廷根。之所以去哥廷根,就是因为哥廷根大学,更确切地说,因为奥本海默。关于奥本海默的求学经历,完全可以出一本“哈佛男孩”式的畅销书,据说,这个犹太家庭“总使人觉得有点感伤,带有一种忧郁的情调”,但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奥本海默的中学毕业成绩非常优秀,他先进哈佛大学的化学系,然后去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读物理,然后去哥廷根大学深造,最终在这里拿到博士学位。

在哥廷根下了火车,租了辆自行车,只5分钟就骑到了哥廷根大学,坐在学校的小广场上,我就开始冥想,他怎么能写出《分子的量子理论》呢?他这个论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后来爆炸的那两颗原子弹,最早就应该诞生在这所学校附近一个小房间里,诞生在神童奥本海默的稿纸上。这样想了半小时,抽了两支烟,就到老城里转悠,在一家炸鸡店里吃中饭,结果碰到一位中国同胞,他到这里陪女儿念书,女儿是学教育的。我不免暗暗可惜,到这里怎么也应该学学物理呀。

文章作者

苗炜

发表文章24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168人

作家,《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恐慌型投机

5000点的围城现象

52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