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林兆华在80年代

作者:马戎戎

2018-05-24·阅读时长8分钟

43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5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林兆华 )

1982年4月,北京召开了京沪导演会议,探讨新时期话剧的创作现状和方向问题。对于这次会议,当时参与会议的童道明的回忆是:“北京、上海主要的导演,老中青三代都到了。”最老的是舒强,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最年轻的导演就是“人艺”的林兆华。那时他已经46岁,排过几个戏,但还不出名。童道明对他的印象是“敢说”:“他在言谈之中流露出了对戏剧现状的不满,而且直言不讳。”

最敢说的,还是来自上海的胡伟民。在童道明的记忆里,胡伟民“开了第一炮”。在批判了当时戏剧舞台的僵化之后,胡伟民提出三个口号:“无法无天,东张西望,得意忘形。”“无法无天”,是指要不拘泥;“东张西望”,是指要开眼界;“得意忘形”,是要探索舞台的多种可能性,不要仅仅局限在现实主义。

“那是80年代,那时候刚改革开放,禁锢了那么多年的人,突然一开放。其实那时候做探索的人很多,包括上海的胡伟民,包括前几天去世的那个文兴宇,还有那时排《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的刘树纲,都在做探索性的戏剧实验。”林兆华说。

文章作者

马戎戎

发表文章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72人

马普尔小姐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恐慌型投机

5000点的围城现象

52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