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以香港作为参照

作者:谢衡

2018-05-24·阅读时长15分钟

41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68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05年11月13日,香港政府再次启动领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上市计划,14日,香港市民踊跃认购 )

楼市开“花”

自开埠以来就是自由港的香港,市场需求一直是资产狂升的最大动力。

今天港岛的金钟、铜锣湾一带是香港最繁盛的商业区,就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还只是冷冷清清的海军船坞和荒芜的山冈。与此相对应的,是战后香港人口的快速增长,香港总人口从日本投降后的50万人,迅速增至50年代初的200多万人。而当时香港的物业买卖全部是以整幢楼宇为单位出售,能买得起的人极为有限。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战后香港地产业的发展,也使当时香港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文章作者

谢衡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恐慌型投机

5000点的围城现象

52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