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5-22·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69个字,产生2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中读用户 鱼丽宴
高中刚毕业时,我还不是重度手机依赖患者。记得刚上大学的那个寒假,高中同学一起出来聚会,吃饭、唱歌、推杯换盏,还是熟悉的那一批人,恍惚间,失神回到散伙饭举着酒杯到处敬酒的那个时候,平日里有嫌隙的同学也都笑笑,颇有“一饮泯恩仇”的意味。那时的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互相打气,无谓孤独,眼睛里满是对未来的期望。
来到大学后,验证了“大学实际情况与自身期望不符”的黄金定律,随大流地加入了社团,整天忙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日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大量可支配的时间并未带来过多的自由的感觉,而是一种巨大的“空”,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只有对现状的无所适从和未来的缥缈无望。或许有些早,但我确实是在“大一”时就在为四年后,为将来的事情焦虑。
焦虑从社交网络中来,它将身边人的生活状态无死角地展现。什么“PS从入门到精通”“多掌握一门小语种你就比别人多赢一点”“大学必考的证书”的朋友圈时时刻刻提醒着你,今天若不干点事情,明天就会被淘汰。不是说焦虑是不好的,它是一种保护形式,健康的焦虑映射着忧患意识,但同时也会有不健康的、夸大的成分,而那些夸大的成分,藤蔓似的每天缠绕着你。那时的我并未意识到,只是整日焦虑,拒绝综艺,自学PS和更多技艺,以此来获得暂时的安全感。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28个推荐 粉丝4799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