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焱
2018-05-22·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4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05年9月,法国公众纪念建筑开放日,游人参观爱丽舍宫 )
一到9月,法国人就开始盼着第三个周末的“文化遗产日”。今年它排在15日和16日两天,到时候会有1.5万个场所让公众免费参观。因为新主人萨科齐的个人魅力打造成功,一年开放一次的爱丽舍宫估计会比往年更有吸引力,尤其是首次开放的总统办公室和爱丽舍宫花园,很多人会想去看个究竟。新总统主持的第一个国庆宴会按照传统就是在这花园里举行的,支持他的媒体对这名流聚集的宴会曾一片叫好。
表面看,免费参观好像是“文化遗产日”被公众喜欢的原因,其实法国现任文化部长阿尔巴内尔所说的才是真正的吸引力:这个节日让法国人有机会对自己的文化表达“一种集体的激情和一种深深的眷恋”。每到这两天,法国人多半还会想起前文化部长雅克·朗的好处来,23年前,正是这个酷爱以深色Gucci西装搭配粉红衬衫的部长为他们设立了“文化遗产日”。也是他,在1981年创办了每年6月21日大街小巷24小时狂欢的全民音乐节,这两个节日现在都让法国人十分享受,也引得欧洲其他国家仿效。在法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影响下,1991年欧洲理事会确立了“欧洲文化遗产日”,40多个国家每年都在9月的第三个周末举办“文化遗产日”,从此成了全欧洲的活动。
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示范性百年前就做到了。1913年他们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保护历史古迹法》,英国、德国、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都比它晚了将近30年。法国政府对文化遗产划分细致,共有军事、宗教、民间、工业、自然和风光5个部分,每年的“文化遗产日”也就根据这些领域来确立主题,近10年来都没有重复过。1996年的遗产日主题是“文物与文学”,把文学名人和历史建筑对应起来,法国书市也因此沾了光;1997年的主题变成“文物与工业遗产”,一大批古老的银矿、陶瓷场、机车厂、老磨房旧址被找出来,供人参观;1998年公众看到的是“与文物相关的手工业和技能”,那两天法国各地一共开放了上万个手工作坊,很多快要被现代法国人忘记的手工记忆重新被认识。法国文化部从那以后还设立了一个新部门,专门负责在全国范围内筛选评定“手工大师”,每两年一次,每次10人,获得这个称号的手工大师可以得到一笔由政府提供的资助,条件是大师必须授徒,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4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