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眼中的贫富差距

作者:朱文轶

2018-05-18·阅读时长14分钟

83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405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在北京寻找工作机会的农民工,他们大都是城市中的低收入阶层 )

保护财产性收入

在对所有重要经济学家的采访中,几乎没人认为“十七大”报告“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只是一个孤立的提法,更普遍看法是,这是“十六大”报告中“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延续和进一步阐释。

陈淮对“十六大”以来中国财富路径的新变化有深入的观察。“‘十六大’的主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那么什么是‘全面的小康社会’?”陈淮的解释是,全面的小康社会就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有产的社会,他注意到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从“十六大”报告开始首次没有出现“无产阶级”这个词,“这个变化显然不可能是起草报告的人的无意疏漏”。

文章作者

朱文轶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51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公平与财产性收入

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全民富裕

54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