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5-18·阅读时长2分钟
(文 / 竹草)
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打卡机这个高科技的东西。我乱猜,要么是德国人要么是日本人,但也有可能是美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本来就特别在乎“准时”这个概念,且似乎都有种技术癫狂的倾向,又都特别强调纪律性,所以发明这玩意儿很在情理中。美国呢?老美看起来大大咧咧,傻了吧唧的,但其实往往喜欢“留一手”,他们相信机器和制度,不相信人。
越想越好奇,就去网上扫,打卡机还真是老美的发明,1920年就推向市场了!那会儿“一战”才刚刚结束,“二战”尚未开始,世界人民基本都在疗伤阶段,谁都没有功夫去理会这个资本主义的“伟大”发明。隔近90年后的今天,这项发明已成为许多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了。不仅如此,这个东西本身也在科技发展和实践检验的双重推动下多次“升级”,终于成为今天具有绝对保真性的产品——指纹打卡机。
前两天,特意到朋友的公司去一睹真容。只见在那公司的前台上,有个黑黑的小盒子,人把手指头伸到里头去摁一下,成功了,小盒子就发出“谢谢”的电子音,同时在盒子的显示屏上就会出现该员工的姓名、性别、工号等等信息。相信没有人愿意砍下手指头以备代打卡,相信有了这个小东西,公司老板对员工的出勤情况绝对可以做到了如指掌(精确到秒)。
那些来摁手印的精英们人人表情漠然,迈进公司好似走进坟墓,摁完了就迅速各就各位,不说话、不打招呼、各自钻到小格子里便不见踪影。我站在满当当却又空落落的空间里,只听见一片键盘敲击声。
在打卡机前,人似乎有点像机器;而在指纹打卡机前,人则有了几分囚徒的意味。工作的味道在进门的一刹那,发生了基因突变。仿佛一开始你就是个污点证人,需要不断用证据来表明自己的忠诚和可调教,并做梦都希望能用功绩洗刷污点,可怜的是这个污点却注定无法洗刷。这个潘多拉之盒吞噬的绝不仅仅是几个回笼觉,它通过记录及一系列潜在的传导直接影响到你的生活、健康甚至是价值观。在一个所有人都要上班的时间去上班,每一天似乎都是从疲倦和焦虑中开始的。不管头天晚上你为公司奉献了色相还是睡眠、奉献了头脑还是胃,今天早上,你必须要准时起床迎着太阳或风雨忍受着头痛或恶心奔向那丧钟一般的小盒子,只为听到那一声“谢谢”。这样的生活无疑会大大降低人的幸福感,这与年薪多少无关。
慢慢的,你从愤愤不平到极端厌倦,从迷惑到困惑,从麻木到迟钝,最终成为一具标准的行尸走肉。我们人生的成就从根本上说都是用时间来换取的。当每一天中都有那么两个时点你必须出现在固定的地点,你像被人掐住了咽喉。■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5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