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四保临江的战略考量

作者:蔡伟

2018-05-18·阅读时长11分钟

150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1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萧劲光  )

四平之战后,林彪率主力部队撤退到松花江以北,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总司令杜聿明决定乘胜追击,把民主联军压迫到东北最艰苦、难以生存的黑龙江边加以消灭。南满军区部队机关和四平撤退部队一部在1946年冬撤到长白山下的临江4县时,基本上被国民党追兵逼入了长白山区这个东北地理上的死胡同。

如果不是亲自到过临江的人,很难理解当年部队为什么对临江的去留有那么大的纷争,难以理解陈云当年拍板执行东北局留在南满的决策会有那么深远的重要性。临江县政府顾问、《陈云在临江》电视连续剧制片人侯振才说,1946年冬,南满主力3纵4纵和各军区机关撤退到长白山根据地时,仅拥有临江、长白、抚松和蒙江(今靖宇)4县。临江的名字和县治在战后曾发生多次变动。当年的临江县解放后搬到了八道江区成立浑江县,临江县解放后则升为区。县治搬迁,很能反映出当地地域逼仄贫困的窘境。

进攻一方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辽东门户通化,在战略上堵住了民主联军的主要出口。临江和附近的通化一带虽然多山,但绵密的铁路和公路网却能给兵力不足的国民党军提供机动的便利。临江虽是长白山下偏远小县,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通了铁路。为了掠夺中国资源,建设所谓满洲,日本人用中国人力物力资源修建的通化—临江铁路,穿山越岭一直延伸到临江县鸭绿江下游的铁矿矿区大栗子镇,这条铁路至今仍在为通化钢铁公司供应矿石。民主联军撤退到临江后几乎调动了一切能利用的资源,就在大栗子镇,日本人修建的矿区办公楼曾被用做后方战地医院。当时,有多达40多家单位挤在临江狭小的县境内,就连住处都不敷使用。

文章作者

蔡伟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华南虎命运

动物保护级差与生态失衡

55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