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鸿谅
2018-05-1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4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华南虎是一种处于生物链顶 端的动物,活动范围很大, 一般每只需100平方公里以 上的大片原始森林或灌木丛 )
大熊猫双胞胎“隆浜”和“秋浜”10月底从日本的归国,成为动物国宝级礼遇的最新见证。30多个小时行程,从300多日本民众里遴选出的10名“粉丝团”全程随行,中方“迎亲团”奉上了更热烈的夹道欢迎。现在,它们入住熊猫基地新建成的检疫馆,要经过两三个月的隔离检疫和调整,才会正式亮相。这个1869年经由法国神父戴维传播至海外的中国独有物种的新发现,已经成为全世界动物保护的一面旗帜。
按照国际惯例,数量在1000只以下的物种,才会被列入濒危的范畴。大熊猫早已不在这个生死线上。现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中列居第一位的是华南虎,就是陕西镇坪文采村村民周正龙那引发漫天争议的照片主角。它已经20多年没有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实证,被认为野外只剩下了20至30只,甚至已经绝迹。即便如此,在华南虎研究专家、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的金崑与李迪强看来,“不可能期待老虎能达到大熊猫的地位”。虽然华南虎和大熊猫一样,只分布于中国,但“虎有8个亚种,除去灭绝的3个亚种,其余5个亚种在亚洲分布广泛,华南虎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国际上对于虎是否需要区分出如此细致的亚种,华南虎是否是一个亚种,现在仍存在争议。”
动物保护对于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科学问题。在中国的动物保护排序里,不再濒危的大熊猫依旧是现实保护的首选,由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来说,“在经济发展还不能全部支撑所有保护方面需要的时候,就是利用大熊猫这么一个代表性的物种,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世界最大的非政府环保组织、1961年成立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的标志就是一只微抬起头的大熊猫。“熊猫在大众中深受欢迎,这让我们比较容易募集资金来保护熊猫。”从1999年开始担任WWF驻中国首席代表的郝克明曾这样解释,“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展出一些解决环保问题的技巧、途径和办法,然后将它们应用于其他地方。”现在每年能募集500万欧元的WWF,在中国的环保预算“80%用于长江流域的项目”,“保护大熊猫只占很小一部分”。大熊猫保护所需的庞大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国家财政拨付,张和民计算过,“一只大熊猫的所有经费平均要10万元人民币”。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