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吴敬梓和桃花渡

作者:王星

2018-05-18·阅读时长7分钟

58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5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吴敬梓故居 )

第一次去秦淮河是在7年前。乌衣巷比想象中热闹,也没想到李香君故居门前还有霓虹灯。东拐西绕,看着雨花石、紫砂壶摊变成门口站着小伙子拍手吆喝的服装店,又见服装店变成门面更狭促的杂货摊,然后是一大片花鸟市场。走出市场、回到大街上天色已晚,街边的小饭馆亮了灯,映出些“小龙虾”、“鸭血粉丝汤”之类的字样。顺着臭豆腐的味道往前走,不知不觉上了座桥,桥头就有臭豆腐摊,摊子后立着块石碑,上面刻着:“吴敬梓纪念馆。”毕竟是第一次去南京,匆匆走过,吴敬梓纪念馆在印象中只剩下一个掺杂了臭豆腐与河水阴潮味道的影子。

7年后再去秦淮河,已经有闲心一路溜达着琢磨街边店铺的兴衰变迁。贡院门前新立起一串铜像。铜像四周有栅栏,但底座并不高,再加上都是真人大小,成排立在人行道中间乍看有点“加莱义民”的味道,只是神情上相去甚远。江南贡院是当年科举考试的“南方考点”,有幸成为铜像立在这里的不一定是当年的“状元”,但都是后来的名人。每个铜像脚边是它们各自原型的名讳生平,有唐寅,有吴承恩,有林则徐。等看到吴敬梓时,终于又想起7年前一眼晃过的那块石碑。

这时已经知道那座桥叫淮清桥。它的本名应是“淮青桥”,因位于南京两条古水道秦淮河与青溪河交汇处而得名。从贡院一路找过去并不难,大街两边的景物没什么改变,只是白天与傍晚看起来略有不同。桥上没看到臭豆腐摊,倒见四五个人提着鸟笼倚在桥栏上闲聊。桥下河岸西侧有座仿古楼阁,正与刻着“吴敬梓纪念馆”的石碑相对,楼上却只挂了块茶楼的招牌。石碑边有条弧形小巷,进了巷子看出楼阁后还有院子,院门上挂着牌匾:“吴敬梓故居”,下面另有告示牌,说是门票两元、进茶楼喝茶门票可免。

文章作者

王星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告别低劳动力成本时代

《劳动合同法》的民生意义

46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