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劳动合同法》背后的社会动力

作者:吴琪

2018-05-18·阅读时长7分钟

45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8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中国逐渐进入老年社会,这对社会保障立 法影响颇大 )

三联生活周刊:《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引起了强大反响,这是否与中国近年来劳动关系的变化直接相关?中国的劳动关系是怎样逐步市场化的?

郭军(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我国的劳动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1976年到1986年期间,劳动关系的构成实际上是劳动者与国家之间的劳动行政关系,是行政化阶段,较少发生劳动争议。1986年到1996年,是市场化过渡阶段,开始出现劳动争议案件。1996年到现在,劳动关系真正进入市场化,对劳动关系的调节和规范,也转变为以法律手段市场自行调节。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您以1986年和1996年作为两个时间点,来划分劳动关系的阶段?

文章作者

吴琪

发表文章49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615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告别低劳动力成本时代

《劳动合同法》的民生意义

46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