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鸿谷
2018-05-18·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08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 众多急待解决的新问题,它们成为劳动立法 的直接动因 )
10亿元补偿,5100人“主动辞职”——然后,竞争上岗。
这是华为公司的故事。资方、劳方与即将生效的《劳动合同法》之间的规避与制度安排的智慧,在传播的过程中被简化了,只剩下这两个震撼性的数字。
对这一事件真正有洞见的观察,来自一位叫羽良的评论者,他对“华为样本”的理解超越了简单的对立,“这种为回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进行的劳动力产权‘赎买’,其实是从反方向实践了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提高了劳方对资方的谈判能力”。目前的结果是,广东省总工会与华为达成三项共识,其中,“近期筹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原已制定的直接涉及员工利益的暂行规定,提交职代会审议”。这意味着,华为方式尚有待程序上的重新确认。不过,按华为一贯对外界保持缄默的传统来看,他们的故事已经结束。但新的“故事”,《劳动合同法》重构中国劳动关系之格局,已经上演。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3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