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孟苏
2018-05-17·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1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圣潘克勒斯火车站内的贝杰曼爵士雕塑 )
1876年圣潘克勒斯火车站(St Pancras station)完全竣工那一天,车站的设计师之一乔治·吉尔伯特·司各特爵士(Sir George Gilbert Scott)宣称,这座气势恢宏的火车站注定会成为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连接点。司各特的预言到2007年11月14日终于实现,这一天,连接不列颠小岛和欧洲大陆的“欧洲之星”高速火车不再从滑铁卢车站出发,改到了圣潘克勒斯火车站。
司各特设计了车站的旅馆部分。圣潘克勒斯火车站由两部分组成:沿街面是米德兰大旅馆,旅馆背后是拱顶火车棚。司各特给圣潘克勒斯带上了欧洲的基因:旅馆采用哥特复兴风格,它的塔楼、拱顶、枕梁、卷叶花的浮雕,借鉴自亚眠、布鲁塞尔、维罗纳、威尼斯等地的大教堂;建造旅馆用的砖有着三文鱼肉那种鲜艳的粉红色,也是司各特在意大利北部教堂找到的灵感。
在哥特式的红砖墙后,是一座魔幻世界的火车站。车站有个巨大的铸铁拱形车棚,阳光从玻璃棚顶投进来,天蓝色的铁架子似乎漂浮在半空。车棚由威廉·亨利·巴洛(William Henry Barlow)和罗兰·曼森·奥尔迪许(Rowland Mason Ordish)共同设计,他二人都曾跟随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设计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展览馆——伦敦水晶宫。水晶宫在建筑史上第一次完美地将铁构架和玻璃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巴洛和奥尔迪许把水晶宫中的经验用到了圣潘克勒斯车站的车棚设计上。建好后的车棚跨度74.1米,高30.5米,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建筑跨度,充分满足了火车站在空间、消防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车棚的规模,的确是按照国际性火车站来设计建造的。
发表文章3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16人
作家,媒体人,英国文化研究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