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四大建筑的新北京

作者:李鸿谷

2018-05-17·阅读时长9分钟

46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2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4月26日,2008 北京奥运会火炬传 递计划路线与火炬 样式发布仪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 )

奥运的中国:历史动力

5年之后,2006年回顾中国加入世贸的影响,当年的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揭示了一种递进式的变化:“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履行国民待遇的原则,本来该原则只是涉及给国外的企业与中国企业一样的待遇。但是,如果我们给予外国企业国民待遇,那么首先就必须给予国内所有的企业(无论是何种所有制企业)同样待遇。长期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土地使用、进入垄断行业等方面都遭受了或多或少的歧视性待遇——我国政府并没有将平等待遇问题只停留在解决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平等待遇层次上,而是在更深层次上落实所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待遇。前几天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强调必须对农民工实行国民待遇,我非常激动,因为国民待遇已经延伸到如何对待农民工了。”

如果我们拉长时间线索,将15年的“入世”过程与“入世”后的变化,放在同一时间轴里观察,龙永图所揭示的变化,实则是他同一逻辑的自然推演——中美关系与最惠国待遇问题根本性解决,是一项挑战,其应对选择是“入世”;而“入世”之后比如国民待遇诸问题,又形成新的挑战??其间的逻辑是:挑战—回应。在龙永图的分析里,这种结构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变革的动力体系,“许多事情积重难返,仅仅凭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往往不行。一个健康有效的外力,则可能推动我们完成那些想做却迟迟做不成的事”。

文章作者

李鸿谷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3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城市升级

四大建筑的新北京

47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