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艺术疯了,还是疯子艺术了?

作者:苌苌

2018-05-17·阅读时长7分钟

52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6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上周末到“798”看展览,在零工场看到几十幅稚拙的画作,有“写实”的,有“抽象表现主义”的,有素描,蜡笔或者油画,混乱而无序,然而,背后却有个共同的纽带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这些作品都是精神病患者创作的。通常,人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受知识和信仰的影响,在观看艺术大师的作品时凝神专注,有意无意找寻通感。但是观看这些作品时,内心却抗拒这种寻找,分不清那种令人眩晕的感觉是画作直接带来的,还是因为知道了创作者身份后的心理反应。

这些画大多表现的日常事物,却带着令人不安的气质。局促的构图,怪诞的形象,智障青年画的“天书”,策展人郭海平觉得作者像个天使——可能里面含有我们无法辨认的信息,只是看得头晕眼花。给人带来些惊异的是他们描述事物的视角,很多人采用从天空俯瞰的角度,作者不仅仿佛飘在空中而且具有透视能力,鉴于不同病因人的相同反应,推测是治疗药物带来的致幻作用。有个叫张玉宝(化名)的,进医院前是卖馄饨的(但一直认为自己是黑帮老大),是其中最有天赋的一个,他的几幅绘画超越了有“关怀癖”的人才能欣赏的水平,他画的《挣扎》如果挂在隔壁正在举办日本艺术展的空间,八成会被认作是草间弥生的自画像。

策展人郭海平是南京的艺术家,1989年,他帮助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组建了艺术分析部,此后就很关注精神病学领域的艺术研究。去年,他实现了近距离观察精神病人的愿望。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这天,他住进南京老牌的祖山堂精神病院,在其后的3个月里,组织病人画画,观察他们,和他们交朋友。之后一年,在筹备这个展览的同时,他和祖山堂医院的病区主任王玉女士合作完成了《癫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

文章作者

苌苌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油的战争

原油到食用油的全球价格链

46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