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戎戎
2018-05-07·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44个字,产生2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2018年4月,《局部》第二季开讲,地点转到了美国纽约的大都会美术馆。陈丹青说,他没有上过高中、大学,大都会美术馆就是他的大学。上世纪80年代,他“漂在纽约”,像最穷然而最勤奋的学生那样,带点面包和水,在大都会美术馆一待就是一整天。
35年后,通过网络与视频,他带领观众,共同欣赏那些当年让他欲罢不能的美。
陈丹青说,《局部》是他和观众的一次谈天。如同当年他和老师木心,十几个人,小范围。在谈天说地间,渗透对人、事、物的见解。
话虽如此,《局部》依然做得非常认真。每一集的文稿都事先写好,每一集的文稿都大约要写10天。
陈丹青说,他不是史家,也不是论家,因此《局部》完全不按照美术史家习惯的叙述逻辑进行。第一集讲《千里江山图》,从王希孟讲到委拉士开兹;第二集就从14世纪欧洲画家勃鲁盖尔的《死亡的胜利》讲到了我国的北魏壁画。古今中外,纵横捭阖,貌似无序,其实将观众带入了他内心的珍宝库,给观众看艺术中最动人的部分。
以时下最流行的“流量”标准,《局部》算不上一个“爆款”。但正因如此,尤显珍贵。除了《局部》,优酷与“理想国”的合作还包括梁文道主持的阅读节目《一千零一夜》、音乐人马世芳的《听说》。这些节目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看理想”。
“理想”可以看吗?依托网络与视频,文化传播是否能走得更远?在一个众声喧哗的热闹时代,或许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陈丹青说:“问题是你愿不愿意看。你要看,什么都能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几年,您在公共媒体出现得比较少。您在忙些什么?
陈丹青:两件事,一是木心美术馆,二是《局部》视频,其他都不做了。原因很简单:学乖。
三联生活周刊:您为什么会同意录制《局部》这个节目?
陈丹青:“理想国”十多年前就要我写“世界名画解读”。那时正闹辞职,一听美术教育就烦,不肯做。80年代出过《世界名画百图》,一张图、一页文字,算普及读物。当时哪有微信和视频?30多年后,2014年底,“理想国”委托梁文道成立“看理想”公司。就那张桌子一帮人围着我说:做吧,做吧。我从未做过,只好支支吾吾,怎么办呢,我们这代人记得毛主席的话:“干,就是学习。”我就开始“学习”了。
发表文章34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372人
马普尔小姐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