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8-04-27·阅读时长2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343个字,产生20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视野和海拔开始不断升高。从成都平原出发,两小时左右到达了蒲江茶产区,一路尚不觉地势有起伏,继续向龙门山系前进,顺河到达“百丈”这个《茶经》里的地名。漂亮的绿道在丘陵中蜿蜒,缓坡茶山开始以连片形式出现。眼前的景象变得有了想象中茶的样子,骑行游春的人追过我,去往拍摄《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片头的红草坪,和国家茶叶科技示范中心所在的牛碾坪。再往名山雅安方向前进,茶园消失,山中道路有时通有时断,眼前只见参天大树,却难觅茶树。这是中国中小叶茶的种源之地,给我指出这条路线的是四川农业大学茶学导师杜晓。
比北方早来45天的春季,2月以舒雅清淡的绿梅绽放为信号,粉梅开得遍地,到了3月,海棠、玉兰、桃杏梨李重重叠叠。岩壁之上,山隘之间,从来不曾以一望无垠的茶海示人,茶的形态远远比人能描述和想象的更自然多姿。“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老川茶复兴
“高不盈尺,叶片细长,叶脉对分”,川茶种的特征说起来简单,要真找到完全对分的叶脉,倒真不易。虽然宋代就“岁产三千万斤”,川茶在历史上却没有肉眼可见的宏大规模。“四川茶和四川人一样,最大的特点是诚实。”杜晓告诉我,90年代之前,农民还不会用无性繁殖的扦插技术来种植茶,更不用说“良种化”的推广了。唐代起四川开辟大量人工种茶地,但大都在山中,那些浅丘茶实际上很晚近。
“你听到弹琴蛙的叫声了吗?”余正龙哄着我往上“再走几步”。“兜蕊咪发嗖拉稀!兜——”最后一个“兜”还要拖长些,峨眉山里有一种声调优美的弹琴蛙极珍稀。可爬山找茶一点也不轻松浪漫,四川的茶都是林间茶,看得到,要爬过去却费劲。余正龙是峨眉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山里繁茂的西梅树兴致勃勃。“西梅是头两年才新栽的,现在30块一斤。”茶树就在果园之下,山阳坡上的树荫正好给茶树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庇护和漫射光的滋养。淡紫色的兰花长在涧边,星星状的苔藓匍匐在地表潮湿的岩石表面,景色美得我忘记了气喘吁吁。我确实听到了蛙鸣,却不具有任何的曲调,余正龙很淡定,“再往里走一个半小时我保证你听到”。
馒头似的老川茶丛丛环抱,在峨眉山西北山脉之上,我到达了黑苞山。四川是中国茶叶原生种最大的基地,也是中国中小叶茶种的发源地。已故的茶史作者李家光,曾在九年前我第一次上蒙顶山时,对我感慨过,千年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流变,给四川留下茶的物质和精神传承,近几百年里逐渐被淡化了。当时蒙顶和峨眉的被认知度在我看来还远不及江浙,但是只不过9年时间,今日川茶之路却展现了新的样貌,让人想起了古代四川茶的鼎盛和底蕴。
“春天到了,草木萌生,人对自然百草发生兴趣,而茶从百草中脱颖而出。”四川省社科院巴蜀文化学科带头人谭继和细细给我分解了人与茶,尤其是川渝地区人与茶的关系。他告诉我,茶的发音来源于古代蜀方言的cha,脱胎于“葭萌”。而文字由秦灭蜀之后,才开始进入巴蜀。荼的发音和茶相差很大,到了汉代,荼才可以念“cha”。“蜀人作茶,吴人作茗。”晋代陆机写道。茶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吴人把“萌”字演变成为“茗”,有“早采为茶,晚采为茗”之说。
西南地区在汉代已经出现对茶的人工驯化,当时的佛教尚未进入中国。2000多年有意识的播种、栽培,历经时间的打磨,给川茶留下了最丰厚的物质的“家底”和精神的“成熟度”。
无论我喝到古法炮制的黄芽、农大教授培育的紫笋,还是茶农现在所做出的极棒的甘露,其中,总有一个若隐若现的时间线和文化线交相呼应。“我们的农民只会就近收母树的种子,然后种植在随便的田边、林边。”
从西汉开始,四川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植茶记录,到唐时,已经有了茶种这个专门的行业。唐以前,茶唯贵蜀中所产。蒙顶甘露、石花、紫笋等最古老的品种以外,唐代的川茶已经富有极多名品,“鸟嘴、片甲、蝉翼、小团、兽目、骑火”等等,而名茶山也从蒙顶、峨眉、青城一直扩大,出现了很多新的小产地。尽管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调种的计划在四川省推广。但是历史上几千年来形成的茶的播种和繁育,却无意间造就了这个最大的,现在还至少有130万亩的老川茶“群体种”。
“杠上花”是余正龙心爱的一只已经瞎了却欢天喜地的小狗。我们来了它就自动往山里跑去,而且偏偏就知道,停在一株“白芽”前面等着。这植物活生生的,一棵峨眉特有的雪芽被黑色的遮光布稍微挡了一下。农民刨地的时候伤害了这棵茶树的根,茶树僵了一半,今春有意维护起来了,也告知过往的人们心疼它。
“峨眉雪芽”是历史上四川名种之一。“一年白,二年绿”,自有一套生长规律。奇怪的是,与之相隔不远,紫芽也是老川茶种,更不用说满山的这叶子大小、品类和口味都完全不同的茶树。
“老川茶只是一个群体的概念,正因为没有使用无性系良种来保证种的纯正,所以茶的品种极杂。”杜晓告诉我,老川茶是中小叶种,也就是说,在绿茶中,无论怎么做,采用多么细嫩的芽头,都显得肥大、粗壮。川茶叶片的大小,介于云南和江浙之间,“大叶是比较原始的茶种,经过演变,中途发生了分支,四川气候开始寒冷,从江北到江南,中小叶、小叶开始出现了分化。”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26个推荐 粉丝102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