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胖瘦”语言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4-13·阅读时长2分钟

343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36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图 谢驭飞)


文/李春杰

网上有人说:“胖”的偏旁是“月”,与肝、胆、胃、肠、肌、肤等字一样,都是自然所赐,无涉褒贬;而“瘦”却从病字头,与疴、疾、瘟、疫、癫、痫等字为伍。所以,瘦是病,得治。

作为会意字,病字头“疒”(音nè)在甲骨文中形似一盗汗病人卧于床上。《说文》的解释是:“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好,既然疒是人有疾病,那瘦也跑不掉,肯定是病。

上古时,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挣扎在温饱线上,仓颉先生所到之处人皆瘦骨,所虑之事唯稼穑艰难。尽管如此,想必老先生在给“胖瘦”二字定型时,一定是胸怀正气、刀笔沉稳:胖是人间正道,瘦是乱世离歌;肚皮可以饿扁,愿景不能打折!

细勘文献,我们老祖宗对于女性审美,一贯坦坦荡荡,刚开始写诗,就频繁施用“硕、大”等字,如《唐风·椒聊》的“彼其之子,硕大其朋”,《陈风·泽陂》的“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听起来就沉甸甸的。与此同时,《卫风·硕人》强调“硕人其颀”,《齐风·猗嗟》说鲁庄公“颀而长兮”。什么是颀?身材修长呗。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23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张伯驹

但使国宝永存吾土

1082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