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芃
2018-04-08·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65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荣宅位于陕西北路186号,上海的繁华地段,意大利Prada基金会用了6年时间修缮这座老宅,2017年10月开始对公众开放。上几级老派的木质台阶,穿过新古典风格的门廊,进入宅子主人曾经的起居室,展览开始。
出现在眼前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件抽象的综合材料架上作品,来自意大利起源派(Gruppo Origine)成员阿尔贝托·布里(Alberto Burri)。画布上拼贴着各种麻布碎片,还留有白胶的痕迹。如果在1930年的荣宅里放上这样一件“作品”,会不会被人理解?这是两个格格不入的文化形态下的产物。这次展览的布展对策展团队而言,的确是很大的挑战。将这些抽象、前卫的作品放置在一个本身有内容的空间中展示,而这个空间本身又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如何不造成视觉上的突兀感?这一点很难。
最终,策展人看似用竹子解决了这个难题。荣宅的墙壁不能打洞挂画,于是布展采用了大面积的竹展板,由一根根竹子拼接而成,以屏风形式直立在房间内,上面再悬挂作品。“你在看画的同时,或许还可以透过竹子之间的缝隙,去看荣宅墙面上华美的图案,与这些作品形成极大的视觉反差,这或许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Prada基金会展览项目总监阿斯特丽德·韦尔特(Astrid Welter)说。
展览从起源派开始。“Origine”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950年11月的《AZ》杂志的一篇文章里,相当于这个艺术团体的成立宣言,作者马里奥·巴洛科认为当时的抽象主义“是一个已经解决、结束了的艺术问题”,并且越来越倾向装饰性而违背了初衷,他打算重新开始,就起了“起源”这个名字。这个团体曾在1951年1月举办过一次群展,把他们当时最前卫的艺术理念放到作品中,比如通过材料的选择,来传达从生到死的过程,又用从工业残骸中提取出来的材料,来传达对工业化大生产的反思。可惜,起源派团体成立不过半年,巴洛科就在转年4月的《AZ》杂志上宣布团体解散了,或许是由于团队意见不合,又或许是他们自己对当初的宣言产生了质疑。
走过起源派的展厅,进入形式派(Forma)和八人小组(Gruppo Degli Otto)展区。形式派的规模比起源派大,他们自己就创办了一本杂志《Forma 1》,来发表艺术主张和刊登作品。他们不太在乎艺术创作的材料,而是更在乎色彩、构图、笔触这些形式本身的元素。形式派的作品中透着意大利未来主义和俄罗斯构成主义的特点,作品的面貌都是图形体块和色彩的无限变幻,这种纯形式的探索也很快走到尽头,最终成为罗马战后艺术的一段记忆。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92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