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知识焦虑 你是感染源,还是感染者?

作者:驳静

2018-04-06·阅读时长7分钟

861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29个字,产生7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插图 豆角上台艺术工作室

从前,人们闭门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如今,人们打开一本书后,第一件事可能是拍张照发到朋友圈。

“拍张照发到朋友圈”,8个字,需要的时间却是30分钟。拍封面,扉页,还是被自己画了线的内文,这是一个问题。书充满整个镜头,还是带出一点家里的背景,比如摆满了书的书架,或者高高摞起的一堆书,还是索性让墙上那幅画入镜,这是另外两个问题。拍十来张,选出其中一张光线、角度和背景俱佳者,再打开一个滤镜软件,选一款最具书香味的……还不算完,这张图配什么文案,这是第四个问题。

等一切完成,还要期待朋友圈的点赞和留言,焦虑恰恰刚刚开始。不过,开始的是社交焦虑,缓解的却是知识焦虑,听上去是个并不划算的买卖,但至少,“我读了书了,今天的学习配额可算完成了”。让别人知道自己正在读书,缓解的是本人的知识焦虑,这可能是“知识大爆炸”时代了不起的乾坤大挪移。

还有一种腾挪也很奇妙,知识付费APP里,有一款服务是解读书目,你可以在20分钟或半小时听完一本书的概要,比如听完一本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只需要5块钱历时29分钟,或者,干脆听一本《住在我心里的猴子:焦虑那些事儿》来缓解缓解焦虑。

大部分知识焦虑的发生场所是在线上,微信朋友圈、豆瓣或知乎等社交网络是最常见阵地。我采访的人当中,有些人制造知识焦虑,是感染源,有些人则是焦虑感染者。

“别人不会的东西,我会”

1985年出生的臧卓然猛然胖起来是近半年。换了家投资银行,跟体重猛增成正比的是工作量,但主要原因是“家门口的运动场在修”。“公司办健身卡几万元,自己办是4万元,我错过了公司办卡节点,所以要多出几倍的钱!”他摇摇头。

一周工作100个小时是他们投行从业者常挂在嘴边的话,但臧卓然每周还要“挤出5个小时”去北京语言大学上两节阿拉伯语课。这是他学的第6门外语。

文章作者

驳静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69个推荐 粉丝1126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为什么别人都过得比我好?

朋友圈焦虑与局外人困境

1466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