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璐
2018-04-04·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200个字,产生34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无处不在的“鄙视链”
我没想到会因为在微博上晒了一张喝喜茶的照片而遭到网络暴力。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喜茶在北京开业之前,印了一批免排队的券,看起来也没怎么郑重其事,就是印在像食堂饭票一样的粉色纸上,有人给了我两张,逛街时候就喝了。我发了一条微博,说,不但喝了喜茶,还没排队。在我看来这跟大众点评里那些抽奖试吃差不多,不过我因为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抽奖、买彩票这种事从来不做,这次能省去排队喝杯奶茶,算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吧。
没想到这条微博遭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群嘲。这里面一共涉及了两条鄙视链。一条是茶圈的鄙视链,笼统的顺序是:喝黑茶(主要是普洱)——瞧不起喝青茶(单枞和岩茶)——瞧不起喝绿茶的——瞧不起喝白茶的——瞧不起喝黄茶的——瞧不起喝红茶的——瞧不起喝各种花茶的,然后,所有喝茶的瞧不起喝奶茶的。如果你对茶略有了解,会知道这条鄙视链还能更垂直,喝单株古树纯料的瞧不起喝小产区的瞧不起喝拼配茶的,但处于鄙视链底端的拼配茶也能反击,瞧不起喝纯料茶的装腔作势,因为老茶厂出身的人都明白拼配才能显优隐次。另一条鄙视链是,自从有了社交媒体的营销,经常有品牌找相关领域的大V植入或者站台。虽然我不是KOL,工作也没涉及这家公司,攻击我的网友还是认为,我不但喝了喜茶,还因为跟喜茶搭上关系沾沾自喜。双重鄙视链底端叠加下来,简直是low中之low。
我不是唯一处于鄙视链底端被瞧不起的人,现在简直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我的朋友郑开欣带着5岁的女儿在国贸玩耍,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孩上来交朋友,自我介绍叫Lucy,郑开欣的女儿叫Eva,于是两个女孩就玩在了一起。另一个男孩子也想加入进来,但因为没有英文名,Lucy就拉着Eva跑开了。郑开欣作为训练有素的新闻记者,对这种生活现象极为敏感,她还留意到幼儿园里聊喜羊羊、熊大熊二、猪猪侠的孩子跟聊《米奇妙妙屋》《海底小纵队》《小猪佩奇》这些国外动画片的孩子分成两伙儿,各聊各的。她后来把这些现象写成了《中产阶级鄙视链》,刷爆了全网。
且不说每个行业都有鄙视链,吃穿住用行也能分个高低。有经常以打标签、鄙视链为内容的自媒体总结,北京地铁鄙视链的底端是4号线和5号线,因为住在天宫院和天通苑的大多是为生活奔波的上班族。13号线上的乘客虽然眼前的积蓄跟4号、5号线差不多,但因为拥有希望而处于鄙视链上的高一个台阶,他们是西二旗、上地、五道口和望京的员工,那些都是互联网和创业公司的聚集地。再往上是1号线和2号线,上班的乘客不在部委、政府机关,就在央企。6号线的草房和7号线的百子湾为北京贡献了最多的网剧、街拍和公众号。鄙视链的顶端是由6号线、7号线、10号线、14号线围绕起来的国贸、金台路、呼家楼和大望路,有昂贵的写字楼、衣着光鲜的高级白领,据说这里叫作“北京曼哈顿”。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111个推荐 粉丝2890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