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26·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90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蒋镌镌
每个做医生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几个特殊的病人。这些人,会长在记忆里,时不时在某个风轻云淡的午后,或者某个焦头烂额的瞬间从脑海里跳出来,给我们温暖和继续前行的勇气。
大约七八年前,我有一个宫颈癌的病人,是个60多岁的奶奶,从农村来,家庭条件一般,人很朴实。病房长期陪伴她的是同样寡言少语的爷爷,偶尔儿子也会来。一家人都一样的瘦削、沉默,医生说什么,他们做什么。奶奶的担心在心里,从不曾跟医生唠叨过一句。只是从他们吃的穿的用的,能看出他们除了对疾病的担忧,还有经济的拮据。
术前检查、术前准备、签字谈话、手术,如期进行。手术虽然艰难,倒也还算顺利。不曾想,术后几小时,发现切口皮下渗血,可能和奶奶血压高有关。傍晚时分,我们只能再次去止血。儿子也来了,明显很为难的样子,除了费用,更多的是心疼妈妈。但是为了止血,我们顾不得过多地解释,只能把她再次带进手术室。血止了,但是因为奶奶长期营养不良,切口又大,组织又水肿,切口就是愈合不了。我们每天给奶奶换药,奶奶都咬着牙,嘴里“吸溜吸溜”的。爷爷有时候会手足无措地拿着块毛巾,慌乱地在床边走来走去。奶奶的切口每天都挤出好多脏兮兮的液体,我们动足了脑筋,请了各个相关科室的大咖来帮助我们,仍然觉得进展就像蜗牛爬。那种心碎的感觉,现在想起来一点都不减少。
发表文章6041篇 获得65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