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科潘考古,一次跨文明探险

作者:刘畅

2018-03-21·阅读时长14分钟

274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142个字,产生3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工人们清理刚刚出土的玉米神头像


玛雅世界的“雅典”

“它横亘在我们面前,犹如一艘在汪洋大海中被波涛击碎的三桅船;桅杆不见了,船名消失了,船员葬身海底,没人能说出它从哪里来,船主是谁,已经漂泊了多久,为什么遭难;消失的船员是谁,或许只能根据与此船相似的船只来推测,或许永远也无法准确认定。”

从2015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研究员李新伟在这块已经发掘了百余年的遗址上工作了近三年,他仍能体会到最初把它介绍给世界的人,涉足此地时的心情。

这是科潘遗址。1839年,美国探险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和英国画家佛雷德里克·卡瑟伍德一行人闯入洪都拉斯东南部,靠近危地马拉边界的密林中。当斯蒂芬斯在树冠撑起的黑暗和野兽的嘶鸣中,忍受蚊虫的叮咬,穿过沼泽,撞见被藤蔓包裹的石筑遗迹,而砍断荆棘,在石墙背后,颤颤巍巍地拾级登上30余米高的金字塔,俯视热带雨林里的城市废墟时,他写下了上面那句话。

斯蒂芬斯在遗址内逡巡时,他的同伴卡瑟伍德则双脚浸在烂泥里,为防止蚊子侵扰,戴着手套,蒙住头,只露出一双眼睛,借助林间投下的微光,从早到晚为遗迹画图。在他们到来的200多年前,这座遗址曾被西班牙国王的使臣蒂亚戈·加西亚发现过。他见到丛林中的金字塔、祭坛、广场、庙宇、石阶、石碑和雕刻等遗迹。但直到卡瑟伍德的画引起考古界的注意,这座古城才为外界所共知。那时,它已沉寂近千年。


考古队用航拍技术勘探遗址


与科潘遗址一同为外界所知的,正是玛雅文明。斯蒂芬斯来到科潘以前,已小有名气。他虽是学法律出身,但酷爱古物,曾游历埃及、巴基斯坦、希腊等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带,探访古迹,出版过两本游记。直到在1836年的一篇对中美洲原著民的调查报道中,看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中美洲的森林里,有造型奇特且历史悠久的建筑遗迹的零星记载,他把目光转向美洲。他向当时的美国总统毛遂自荐,成为美国驻中美洲的代办,坐船来到尤卡坦的伯利兹城,穿过危地马拉,一路向东来到科潘。之后,他又折返回去,再次穿过危地马拉,来到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地区,探寻更多遗迹。1841年,他把自己的经历和卡瑟伍德的画集结成为《中美洲、恰帕斯和尤卡坦纪闻》,引起轰动。

斯蒂芬斯结合前人的发现和沿途遗址上的石碑,发现在中美洲呈三角形分布的独特文明。这个巨大三角形的三个端点,顶角为尤卡坦半岛,左边为帕伦克,右边就是科潘。这个大约方圆四五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的面积加在一起的区域,因通行玛雅语,宗教、习俗相同,而被称为玛雅地区。作为玛雅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潘考古就此拉开序幕。

文章作者

刘畅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498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霍金的真实

个体之小与宇宙之大

108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