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东北的困局

作者:邢海洋

2018-03-08·阅读时长2分钟

40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89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有关东北经济的负面消息不断:大庆再不能保障职工子女的就业,黑龙江在全国一季度GDP增速排名中垫底。10年前,伴生着大量工人下岗的国企改制和重组,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活力,但如今,改制后的国企仍不能带领东北追赶上南方省份发展的脚步。国家发改委重提东北振兴战略,不过这已经是10年后的“旧事重提”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黑龙江省今年首季GDP增速仅为2.9%,黑龙江的自测数字为4.1%,均垫底全国。东北另两个省份也未见优异:辽宁7.4%,全国平均水平;吉林7.0%,全国倒数第五。造成增速放缓的原因,在黑龙江是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占到全省一半的大庆突现负增长,吉林则是因为其支柱产业汽车业产能过剩。能源业对黑龙江经济有多重要,只要看一组数字就清晰了:过去10年间能源在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的占比最高占到73%;过去5年间,大庆经济规模翻番,从2000亿元增长到4000亿元,仅一个大庆即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27%。而在吉林,长春市1/3的GDP是由一汽-大众创造的。“一企独大”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特点,一旦行业逆转,东北经济便置于风险之下。

对能源和重工业的依赖曾造就了东三省工业企业的辉煌,资源枯竭以及南方省份民营企业的活力却在上世纪90年代倒逼东北转型。“十六大”上,国家提出了“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2008年“发改委”宣布了振兴的阶段性成果:自战略实施的2003年起的5年中,东三省GDP翻了一番,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和所有制单一的局面已得到初步扭转,非公经济占比也首次达到40%以上。但回头看,东北振兴或并无表面数字般光鲜,振兴战略实施时恰逢全国范围内政府“有形之手”和国有资本越来越强势的10年。实际上,振兴10年,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大企业集中,诸如高铁、石化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动车组、特高压设备等的投产,无不体现政府的意志和国有资本的再度兴起。

王鑫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96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牛津大学:现代绅士的摇篮

品味 特权与贵族精神

159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