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8·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59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习奥会”硕果累累,10年的商旅签证,使中国护照的含金量陡然提升;划时代的减排协定,使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承担起与发达国家对等的社会责任。中美两大国的国民,似乎有了更多的可比性。但当此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之时,对比两国经济增长潜能,不难发现中国的后发优势已不明显。
10月份,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预言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超过美国。这意味着中国人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美国人的1/4。购买力平价的意义在于,从享受商品和服务能力的角度对比各国居民的真实生活水平。这里虽不能穷尽,却不妨列举中美一般商品价格的差异,比如今夏以来美国粮食价格大跌,玉米价格只有中国一半,相应的,以玉米为主饲料的猪肉价格也仅为中国一半多一点。经过了多轮暴跌,中国的汽油迎来了8连跌,92号汽油终于回落到了6字头,全国平均6.8元/升;而美国的普通汽油价格仅为4.70元/升。并且,美国汽油价格下降了1/3,中国只降了1/6,两国国家的汽油价格都包含了养路费用。以汇率计算,中美两国的人均收入远低于1比4,而在以真实汇率计算的美国普通消费品,从汽车到蔬菜水果奶制品等生活必需品都比中国国内便宜,其间便留出来更大的差距需解释。不过答案不难寻找,中国的人工远低于美国,美国人之间的服务性消费要支付远超中国的价格,于是抬高了美国整体物价。
在一般商品价格上,中国已经与美国对等,甚至超出。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可从提高服务价格入手?似乎也不能,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大幅度甩开越南、印尼等周边国家,月薪达到500美元,到了美国工人1/5的水平。表面看,中国劳动力的“廉价”虽不如2008年前显著,但仍有着比较优势,有着提升空间。可劳动力只是生产总成本的一部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几乎完全被其他成本所抵消,尤其是能源。据估算,凭借页岩油气资源的开发,美国的能源成本是中国的1/4。而由于地质、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中国的页岩油成本至少是美国的两倍。故而,高物价反而限制了劳动力成本,进而使我们的服务业价格不可能向美国人看齐。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