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22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以宽松和紧缩为界,全球主要货币日益分化为两大阵营。美国和英国已经退出量化宽松,加息指日可待;日本和欧洲,利率不能再低,仍用数量工具应对通缩,令本币贬值以扩大出口。中国和韩国等利率尚有调整空间的国家则以降息加入了宽松货币的队伍。宽松的队伍中,只有人民币和美元“捆绑”走强,问题于是转化为:人民币是否还像从前那样保值?
今年来,与外贸大尺度顺差和平稳的外资投资不匹配的是国家外汇储备不升反降。二季度,中国外汇储备为3.99万亿美元,但三季度末的数据显示,外汇储备余额下降1000亿美元,为3.89万亿美元,尤其是9月一个月减少了811亿美元。对此,外管局的解释是,美元国际汇率走强引起储备汇率折算发生变化,当月美元指数从82涨至86点,上涨5%,以美元计价的其他外储自然“贬值”了。不过若细究起来,解释却非如此简单,我国外储中非美元资产占少数,只有1/3,非美资产的相对弱势甚至都解释不了消失的千亿美元外储,更不用说三季度贸易顺差高达1300亿美元。真正使外储加速流失的是居民企业持汇和热钱流出,据测算,这笔钱高达7342亿元人民币。
外储数据要在季末公布,这里只能从外管局的其他数字揣度三季度后人民币的压力。10月后,美国经济复苏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反差更强,货币政策的分异也更鲜明。居民和企业持汇的意愿又上了台阶,8月银行结售汇逆差还只有51亿元,9月扩大至1006亿元,10月则高达1673亿元。银行结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服务,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历来每当美元强势,居民持有外汇意愿都会增量,但这次来势尤其猛烈。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