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舰更改舰名是因为中国?

美国军舰更改舰名是因为中国?

作者:宋晓军

2018-03-07·阅读时长2分钟

101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78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14年12月22日,美国海军“沃斯堡号”(LCS-3)濒海战斗舰抵达印尼雅加达丹戎不碌港

1月15日,美国海军部长马伯斯(Ray Mabus)在出席海军水面部队联盟年度会议时表示,将美国海军“冷战”后建造量最大的舰艇——濒海战斗舰(LCS)正式更名为护卫舰。第二天,当我把这条消息贴在微博上后,立即引起了一些军事迷的讨论。讨论的核心是,美国军舰更名是否因为中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认为濒海区域战争将取代全球大规模战争成为主要威胁。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美国海军分别在“2010年海军构想”和“2020年海军构想”中提出了“由海向陆”的作战理念。这就是濒海战斗舰项目在2001年启动时的背景。当时设想濒海战斗舰的作战环境和作战对象主要是在南海和波斯湾的中国海军及伊朗海军。鉴于中、伊两国海军拥有一定数量的小艇、潜艇和较强的布雷能力,所以濒海战斗舰不仅专门设计了可在近海作战的三种“即插即用”的通用模块——水面作战模块、反潜模块和扫雷模块,而且为了提高速度专门采用大量铝合金设计舰体。但问题是,自2003年濒海战斗舰开始建造后,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问题频发、费用超支,而且中国等国的海军和近海作战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于是,经过几年的争论后,美国国防部终于在2014年1月15日决定,将濒海战斗舰的建造量从52艘降至32艘,后续舰艇将进行加强舰体防护和远程反舰能力的改装。

随后,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征询意见和研究,海军水面舰艇设计团队在对比了190多个改型、改装建议后,并与海军上一代建造的51艘佩里级护卫舰进行了对比,终于确定了在原有的平台基础上,做加强舰体强度和增加远程反舰导弹等改装后,建造后续的舰艇。这就是“濒海战斗舰”更名为“护卫舰”的背景。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声音的生意

脱口秀立足之道

16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