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3-07·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52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2014年8月9日,美国某空军基地的C-17环球霸王Ⅲ运输机正在装运空投伊拉克的物资
自3月4日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公布了2015年中国军费开支增幅10.1%后,我多次被媒体和朋友询问有关中、美两国军费“此长彼削”趋势的问题。问多了,自然就会琢磨怎么用最简化的方式把问题说清楚。3月6日,又有一位媒体记者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在微博上贴了两张图表,并写上了“中国军费VS美国军费等于小步快跑VS抵消战略3.0”一句图注。
第一个图表示意的是,2000~ 2015年中国军费“小步快跑”的增长。第二个图表示意的是,从朝鲜战争到2016财年美国军费开支伴随着战争和战略调整的起伏变化,其中战略我特别标注了奥巴马政府第三、四任国防部长强调的所谓三次“抵消战略”。
“小步快跑”的意思是,自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以及“台海危机”加剧后,中国军费开支的“补偿性增长”进入了“小步快跑”阶段。对于所谓“补偿性增长”这个官方用语,我的理解是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军费开支形成的“积累性短缺”进行填补。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小步快跑”,图表中显示,从2000年1207.54亿元的军费开支,到2015年提出的8869亿元军费开支,呈现出的是一条向上比较陡的直线。这是因为起点比较低,而落实当年提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军事战略目标所需的“适度军费开支”,与国家财力能支付的“现实军费开支”之间的差距较大所造成的。当然,这其中既有对人员福利待遇的补偿,也有对装备发展和活动维持费的补偿。比如2000年的国防开支,人员开支就占去了33.5%,而装备开支仅占32.2%。换句话说,在随后的15年中,补偿装备与落实军事战略目标之间的差距,也是“小步快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