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7·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48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各国经济走势,甚至无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两年前还深受“洋葱危机”困扰、外资撤离、卢布狂贬的印度,2月底其财长却宣布了该国经济今年可能增长逾8%,超过中国,并预言印度还面临未来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历史性机遇。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龙象之争”进入到第二季。
2月初,印度中央统计局调整了GDP的计算方法,以市场价格而不是工厂成本价来计算GDP,这构成了短期印度经济扭转颓势的基础。新计算方法考虑到商品及服务增加值和间接税,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的年份,着重反映了在服务业上颇占优势的印度经济潜能。这些变化将2013~2014财年GDP增速从4.7%推高至6.9%,而2012~2013年的增速从4.5%上升至5.1%。基于新的算法,截至今年3月底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7.4%,与中国持平,经济总量也有望达到2.1万亿美元。印度的这一调整使很多经济学家感到疑惑,从低速成长到起飞,印度的惊喜来得太突然。3年前,印度也曾信誓旦旦要实现两位数增速,却遭逢一场蔓延于新兴市场的资本回流危机。
印度的复苏似乎并非数字游戏。自古吉拉特邦前首席部长莫迪担任总理以来,印度股市已经上涨了30%,印度人期盼这个使古吉拉特邦成为印度“广东”的人把奇迹带到全国。莫迪承诺改变限制性工商业法规,并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市场,一些措施似乎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修订后的去年第三季度获得了令人震惊的8.2%的增速,第四季度GDP增长率达到7.5%。莫迪改革计划的第二部分是改善印度的国家基础设施,以使其不堪重负的交通运输系统得到升级,并为更多地区提供生活用水和电力,让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全国。这些举措给这个饱受基础设施困扰的国家提供了腾飞的潜力。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