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双方都在未雨绸缪

作者:宋晓军

2018-03-05·阅读时长2分钟

44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6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6月11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抵达五角大楼,与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会晤

6月11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与美国国防部长卡特进行了会晤。根据第二天中方媒体的报道,范长龙对卡特说:“南海问题只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插曲,美中双方应登高望远,关注更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随后,有几个媒体记者就这句话的意思对我进行了询问。对此我都会说:这件事情太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简单说就是:双方都在未雨绸缪。

先说美国军方试图要做的“未雨绸缪”。其实就在卡特会见中国军方领导人前不到24小时,美国国防部刚刚向国会“军事补偿与退休现代化委员会”(MCRMC)提交了一份题为《国防部有关混合退休制度建议》的报告。该报告就此前MCRMC的改革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的大意是,在节约人员总开支的前提下,不仅可以让85%的现役军人享受一定的退伍福利待遇外(此前只有13%服役满20年的军人可以享受规定的退休福利),还可以保留住军队的骨干人才。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还在密切关注着共和党控制的参众两院对2016财年国防拨款法案的辩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此前美国国防部建议国会修改2011年通过的“预算控制法案”(BAC)的上限,让军队未来可以得到可持续、适合未来军队改革的稳定投资。但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则与之相悖,坚持不修改BAC的上限,而是试图通过增加不受BAC上限控制的“海外应急行动开支”(OCO)来支付“讨好”军队的军费开支。共和党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倒逼奥巴马政府缩减政府在福利和医疗上的非国防开支。很显然,目前奥巴马政府的国防部在军力建设上试图的“未雨绸缪”,还面临着很多比南海问题更重要的“大问题”。

接下来再说说中国军方试图要做的“未雨绸缪”。客观地说,随着中国经济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中国军队在军费开支、军队退休保险制度建立和武器装备发展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接下来就是以“编制体制、政策制度和深度军民融合”三个改革为手段,实现“未雨绸缪”的目标。其实有很多新闻都反映了这个动态的进程。例如在今年2月中央军委印发了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后,反映在新闻媒体上就是各军种的各类军事演习明显增多,其中有些还有明确的针对性。比如在美国海军P-8A抵近南沙岛礁侦察后的第二天,中国空军的两架H-6K型轰炸机就首次飞跃了靠近美军P-8A日本驻地的宫古海峡展开了远航飞行训练。再比如,就在台湾地区民进党领导人访美期间,中国海军的航空兵战机与舰艇编队就在巴士海峡以东进行了实战化的舰机协同训练。一天后,在美访问的中国军方领导人要求美方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不要在2016年“台湾大选”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6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韩国为何酷

用流行文化“攻克”亚洲

16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