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3-0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16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7月1日,美国国防部发布最新《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登普西(右)和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出席新闻发布会
7月3日,国内几家大发行量的媒体都在头条提到了两天前美国时隔四年后公布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标题重点都是“报告”渲染了中国的“军事威胁”。随后,我在电话接受几家媒体采访时一般都会说,这份仅17页的报告中有关中国的描述,只不过是把5月8日美国国防部发布、长达89页的《2015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浓缩在了两个小的自然段里。但是,要说清楚两者都提到的中国的“威胁”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为了简单说清楚这个问题,可以先从1999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的一段预测性描述说起。这个就是:“美国不仅在今天,至少到2015年仍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2015年后,区域性强国或全球性对手有可能出现。尽管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未来仍不明朗,但某些人认为他们具有成为这种对手的潜力。”巧合的是,刚好就在2015年7月1日公布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不仅点到了中、俄两个国家的名字,而且将俄罗斯的“威胁”排在了中国“威胁”的前面。说到这个“排序”,不能不让人想起“冷战”期间美军实施的“大规模报复战略”(1953~1960)和“灵活反应战略”(1961~1969)。这两个“战略”都分别将苏联和中国作为“第一威胁”和“第二威胁”。那么到了2015年,是不是又回到了“冷战”时的状态呢?
从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的描述上看,显然还不是。“冷战”期间,美国在军事上将苏联视为全球性对手,一度将中国视为区域性对手。而2015年的新版“报告”仍将俄、中视为试图改变现有秩序潜在的“区域性强国”。只是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走”得更远一些。所以“报告”在“冷战”后第一次将民族国家的威胁排在了非国家行为体威胁之前作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具体到中国,在5月8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15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中强调了中国在“航天”、“反导”、“网络”和“海洋活动”几方面的挑战。同时,5月8日版的“报告”中也强调了中国“有意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对抗,以集中精力建设国家、顺利实现国家崛起”。这就是7月1日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既“支持中国崛起”,又警惕中国变为区域性强国挑战美国利益的真正根源。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