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越
2018-03-0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03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人类道德的核心要素就是避免伤害他人。一个人越是不愿意让别人受伤害,他的道德标准也就越高,这样的人越多,社会往往也就越和谐。反之,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这种对别人的同情心,他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反社会的叛逆者,严重时甚至会堕落成罪犯。
心理学家发明了很多标准化的心理学小测验,用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到底有多高。一个比较典型的方法是让志愿者接受电击,电压调整到刚好让他感到明显的不适,却又不至于让他受不了,或者留下什么后遗症。然后,实验人员将电击的控制权交给一位受试者,看他愿意出多少钱来减少自己或者他人接受电击的次数。多次试验表明,正常情况下受试者愿意出更多的钱让他人免遭电击之苦,说明人类的本性还是善良的。
问题在于,这种状态到底有多稳定呢?换句话说,人类的道德标准是否会被一些小事轻易地改变?英国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莫莉·克罗克特(Molly Crockett)博士决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她招募了175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试验一种常用的精神科药物,看看它是否会改变人的道德标准。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22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