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5·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83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廖再毅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的中国课堂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以文字为例,别说诸如“没什么意思,只是意思意思”之类的深奥“意思”,最基本的造字造词之法,就有无穷的魅力和乐趣。
2011年我带领加拿大学生在中国旅行,遭遇了多次大雨。狼狈不堪的学生们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呆若木鸡、昏昏欲睡。这时,最怕的就是学生生病,该想办法让他们保持清醒。于是我就打开中文教学本,召集学生们围过来,开始了我们造字的壮举。
我先写下两个他们都会的简单字:小,大。不错,大雨还没有把他们的记忆都洗掉。我把这两个字串起来,写了个“尖”字,然后问大家这个字会是什么意思。大家纷纷尝试,先后给出了十几个猜测,如中间、中部、中央、不大不小。于是,我又在本子上画了一个几何图形,一头很细小,标注“小”,一头很大,标注“大”。大家猛然醒悟的样子,心快嘴快的阿贝托脱口而出:“钉子!”当我示意不对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拿起一个大头针,先用圆头去扎贝蒂的右手背,她笑着,不明就里。然后,我又用尖头在相同的地方轻轻地扎了一下,她恍然大悟地大声说:“我知道了!”随后在大家的急切期盼中,慢慢地说出了用流血牺牲换来的答案:“刺疼。”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