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去产能逻辑下的黑金“闪崩”

作者:邢海洋

2018-03-05·阅读时长2分钟

53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26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双11”深夜,当剁手族们还忙于打扫着购物节战场的时候,另一拨人却注定彻夜难眠。商品期货市场竟突然上演一场闪崩,全球市场为之剧震。一次由中国市场引领的黑色系躁动,到了引火烧身时刻。

这一周,三大交易所纷纷提高热门品种的交易保证金并连发警告,市场却如发烫的铁,连拉四根大阳线,各品种轮流上涨甚至冲击涨停。周五夜盘,文华商品指数再次大涨接近2.5%,铁矿、棉花等品种早早封上涨停,其余各个品种也都涨幅巨大。可晚21点半之后,风云突变,多数品种转瞬间由红翻绿,极端者如棉花,涨停秒变跌停。来自中国的商品剧变也迅速传导到海外市场,伦敦铜一度大涨7.6%,创2009年来最大盘中涨幅,但收盘却转为下跌。铜价走势的反转,也连带其他金属下跌,期金大跌3.3%,特朗普当选的“黑天鹅”红利彻底在贵金属上消失。多头持续多日的狂欢在这个商品市场的“黑色星期五”陡转为一场多头大屠杀。

这轮商品的上涨周期,最早开始于年初的钢铁,后传导到煤炭,只是在10月后才在大宗商品中弥散开来,从房地产撤出的资金没有直接进入股市,而是顺势进入期货。涨势上,年初至今钢铁上涨了一倍,煤炭涨超两倍;10月初至今,煤炭走势白热化,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创新高,焦炭在极短的时间内价格完成从1100元/吨到2200元/吨的跃升。有色金属的崛起更为短暂,如素有宏观经济晴雨表的“铜博士”,只是在10月底起跳,10个交易日从3.8万元/吨涨至4.8万元/吨。而海外市场之价格躁动,也几乎都来自中国的影响,普通认为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接连出台的防风险举措,令部分投机者到伦敦金属交易所等地继续进行铜交易。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美国之惑 特朗普时代开启

在大选现场观察跌宕选战

328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