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设计先行者庞薰琹

中国现代设计先行者庞薰琹

作者:曾焱

2018-03-03·阅读时长7分钟

50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89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曾焱)


( 《地之子》(初稿),水彩纸本(1934年) )

从巴黎开始的中国设计梦

庞薰琹20年代早期作品已经基本遗失了,毁于战乱和“文革”。我们在展览中看到的这个部分,大多是发表在二三十年代出版物上的原版印刷品。这个阶段的画作,可以看得到巴黎时期马蒂斯、莫迪里阿尼等画风对他的影响。

“庞家在常熟曾经是个大族,七代读书人。到我祖父一辈家道中落了,不过供父亲去巴黎读书还没有什么问题。1925年,在上海震旦大学学医的父亲忽然提出到欧洲去学艺术,19岁的他搭乘法国邮船‘波尔加号’,航行36天后到了巴黎。刚开始他什么都想学,跟巴黎音乐学院的梅隆夫人学过一段时间钢琴,徐悲鸿建议他上叙利恩绘画研究所,最后他自己选择了在蒙帕纳斯跟随画家格朗德·歇米欧尔。”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庞薰琹的大女儿庞壔告诉本刊记者,父亲从不跟孩子们说自己在法国的那些经历,抗战时期客居四川,年幼的她从父亲和客人的聊天中旁听到不少。在庞壔的印象中,父亲是不爱出门的人,但来家里找他的朋友特别多,戴爱莲、叶浅予、陈学昭都是常客。如果是教育部的郭有守、傅斯年来了,父亲就会拉着他们说办工艺美术学校的事情,叨叨没完,跟祥林嫂一样。但那是抗战时期,办学谈何容易。“父亲有个好友叫李有行,是四川省立艺专的创办人。20年代他和我父亲差不多同时去法国,在里昂学图案设计,回国后受徐悲鸿聘请到北平国立艺专做过图案系主任。父亲和李有行在一起会谈论在法国的事情,经常说一会儿就气呼呼的。原来父亲曾去考过巴黎高等装饰美术学院,人家要先问他是不是日本人才考虑录取。父亲对此很生气,觉得被歧视,但和日本相比,中国当时确实还不知道现代设计是什么。父亲于是就决心要在中国办一个和巴黎高等装饰美术学院一模一样的学校。”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4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打盹一族

花草茶事里的生活美学

82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