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02·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4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花子栀)
老丫爱撒谎,她父亲让她列一张至今为止撒了多少个谎言的清单,包括对谁说、说了什么内容、迫于什么原因要说谎、说谎导致的后果。这简直秒杀老丫的大脑几千个细胞。如果追溯到小时候的第一次说谎,老丫依稀记得有一次偷母亲的五块钱差点被打,老丫那时“急中生智”地说了什么谎,但她却一点想不起来,因此追溯初次说谎的根源就跳过了。到初中时期,“中二”病猖狂,老丫冲着一个家庭条件比她好得多的同学撒了谎:“我爸爸是警察。”事实上老丫连自己的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都不清楚,只知道他经常穿着淡蓝色的衬衣,头上戴着高耸的警帽,唯一区别是中间没有警徽,后来在电视剧上看到这类衣服,以为是警察专用的制服,便自豪地吹嘘自己的父亲是英雄,吹得愈来愈大,以致大家深信不疑。直到一家人围着饭桌吃饭时,老丫问及父亲什么时候开始从警,她母亲严厉否认:“你爸爸是保安员,不是警察。”老丫这才意识到,原来保安也穿着类似的制服。但由于这种“谎”在她同学心中根植太深,老丫没有面子拔掉,索性放任其继续圆下去,而且那时老丫没有一个朋友,没那么多的顾虑和担心。
有了第二次撒谎的经历,接下来的数次谎言易如反掌,老丫制造的虚假比实际多得多,变成了一种“佳话”的境地。好像一杯看似完美的水,不喝不知道其中渗杂了什么物质。终究有人还是偷偷喝了老丫的那杯水,识破她处心积虑多年的“佳话”,老丫的声誉与信度随之遭遇滑铁卢。
“你为什么要说谎?”高中时期的老丫耳边经常充斥这句话。识破她的是老丫的同桌,一个聪明的归国子女。老丫为了和同桌之间能有共同话题,制造了一个投其所好的谎言:“小时候我曾在新加坡上过幼儿园。”老丫觉得此“谎”很完美,因为有个做“警察”的父亲为基础,可以造出一个个圈:“家庭殷实”、“从小被宠爱长大”、“拿过新加坡幼儿园毕业证”、“我最擅长英语”……所有圈连接在一起,变成一个不可即破的佳话:我是一个受过国外教育的子女。然而,同桌发觉“这杯水”越喝越不对劲,因为她有一次不经意在校门外听到老丫和她校外的发小对话:“老丫,你知道康星幼儿园的电话号码吗?我表姐的孩子快4岁了,如果你留着大班老师的联系方式就告诉我吧。”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