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实
2017-07-12·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62个字,产生44条评论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31个推荐 粉丝1986人
传奇香港和辽阔江湖
941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如牛得闲划线
12-13 13:16
射雕英雄传》的乱世之苦和侠义,《神雕侠侣》的爱情,《笑傲江湖》“三千年中国政治历史中的人性的悲剧”,《天龙八部》冤冤相报的命运的悲凉底色,《鹿鼎记》对国民性和文化的反思和讽刺
甲鱼鱼划线
08-06 16:53
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都站在汉族人的立场来书写爱国情怀,正邪对立分明,从《倚天屠龙记》开始,作为反派的武当派改邪归正,成为和少林寺并驾齐驱的门派。张无忌也超越了正派和邪派,不仅让明教和六大门派和解,共同对付蒙古侵略,而且通过他与蒙古郡主赵敏之间的爱情,进一步超越了汉族与蒙古族的隔阂。到了《天龙八部》,萧峰这样的人身上也出现了血缘身份和文化身份的冲突不匹配。金庸超越了民族和国家边界的概念,这与他对深受英国文化影响的中国香港人的本土认同立场的理解,密不可分。在香港回归20周年的2017年,重读金庸依然历久弥新,意味深长。
08-06 16:52
这个文化帝国,在时间与空间上被想象成与20世纪中叶的香港遥遥相对的世界:在这个足以和现代科技可相匹敌的文化体系里,“中国武侠构建出一个想象的场所,在那里,其他的外来文明与科技根本对传统不构成挑战”。
08-06 16:51
金庸的新派武侠小说,乡愁般地将中国文化重构为一个完整的实体:“江湖”是一个动荡而且充满暴力的领地,构成了争权夺势与政治斗争的场所,并与朝廷发生关联。
20世纪50年代,在当时的英属殖民地香港,金庸虚实相间的“新派武侠小说”,大大拓展了香港人阅读的想象空间,纵深了历史记忆。武侠行踪在江南、中原、塞外、蒙古草原、大理国、帝都之间铺展游移;小说里的人物与思想,在朝与野、涉政与隐退、向心与离心、顺从与背叛、大义与私情之间寻求着平衡,思考着普遍的人性和古代历史的规律。种种时局的因缘际会,在向来被视为“文化沙漠”的香港,开出了一朵绚烂的花,既与香港时兴的以探求身份为主线的本土文学交相辉映,又以香港为枢纽,向全世界华人群体传播,构建了一个辽阔的、文化意义上的“想象共同体”。
月移花影数流萤划线
03-15 09:01
1972年,金庸封笔不写武侠。
03-15 08:55
玫瑰即使换了名字,也依旧芬芳
187*****442划线
03-15 08:08
恍然间,我发现我在香港所追寻的,是一个已融入这座城市记忆的金庸,这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现在成了被讲述的故事。
03-14 11:48
《评传》里袁崇焕与崇祯皇帝的性格冲突固然充满张力,但造成英雄命运悲剧的复杂隐秘的力量,又非普遍的人性可以解释,那种集体无意识又人人娴熟运作的权力算计,功夫之深厚,恐怕只能叫几千年的政治文化更合适。
03-14 11:45
在金庸武侠风靡香港的那个年代,街头巷尾的人“谈到正事,谈到政事,也往往要引用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和事来教训。仿佛那些武侠小说,都是现代社会的《资治通鉴》,而且他们谈得非常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