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1·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11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邢海洋)
不约而同,欧洲央行和人民银行同日降息。欧洲央行的降息在市场预料中,人行降息却超出预计,给人以经济下行到了央行不得不狠下重手的感觉。联想到花旗银行“下半年世界经济的最大变数不是欧债危机,而是中国经济”的报告,不由得不为即将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捏把汗。但细读二次降息的内容,就会相信一个月内两度降息,虽有经济数据难看的诱因,第一次降息未能将资金赶出银行体系或是更大的原因。
6月乃至上半年数据不容乐观,但从现有的数据很难得出宏观经济骤然失速的印象。贸易方面,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增长7.7%,5月份出口同比增幅高达15.3%。6月会回落,可多方预测仍将达到8.0%,应该说已经巩固了外贸的反弹格局,相比年初进出口的超预期下滑,外贸的颓势已经有所扭转。采购经理人指数方面,6月官方PMI为50.2%,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回落,并一举创下7个月来低点。并且,汇丰PMI终值为48.2%,较5月份终值也回落0.2个百分点,也为7个月以来最低。但问题在于,自去年中调控政策显效,PMI一向如此,去年11月官方PMI还滑落到荣枯线下方。当然,反映需求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更双双表现疲弱,尤其是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幅度颇大,经济下行的风险不容忽视。
相对于经济下行,资金成本高企、流动性近乎枯竭或是下调利率更紧迫的原因。6月份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改5月份的回落,开始大幅上扬。尤其6月底又逢季末,存贷数据的考核期,银行着力揽存,吝于放贷,资金面极度吃紧。6月8日央行首次降息,基准利率下降0.25个百分点,短期压低了市场利率。但同时开启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带来竞争,各银行均上浮了一年内利率,市场利率甚至超过了降息前,以至于为缓解资金紧张,6月份的最后一周内央行罕见地连续两次逆回购向市场注入1250亿元资金。逆回购也有代价,两次逆回购均将在7月中旬以前到期,意味着6月资金市场的压力被推迟到7月,整个7月份市场几乎不能从公开市场上得到流动性补充。而7月中上旬银行面临分行派息和上缴存款准备金的双重压力,资金面的紧张程度不亚于6月份。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