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星
2018-02-28·阅读时长1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230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王星)
( 杰卡斯酿酒师伯纳 德·希金 )
倘若从最早开始算,这家如今位居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前三之列的公司差点会被叫成“袋鼠”。1837年,18岁的巴伐利亚人约翰·格兰姆(Johann Gramp)乘坐“索威号”(Solway)前往澳大利亚。经过历时4个月、长达1.2万英里的旅程后,约翰在当年10月16日抵达澳大利亚南部袋鼠岛(Kangaroo Island)。在移居澳大利亚大陆后的许多年里,约翰做过工人、面包师和农民,最终选择葡萄酒产业,似乎可以归结为这位巴伐利亚人骨子里对德国技术与理论的信任,更何况起决定作用的另一个人物也叫约翰。
1839年,同样出身德国、以“南澳第一位地理学家”留名青史的约翰·门格(Johannes Menge)来到南澳的巴罗萨(Barossa)。他住在邻近当地一条小河的小岛上,种菜维持自己的生活,门格发现当地的土壤极其适合酿酒葡萄的栽培。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后来吸引很多来自德国的移民到此定居的理论基础。同样是在1840年前后,当时跟随莱特上校(Colonel William Light)工作、在巴罗萨地区进行勘查的威廉·杰卡斯(William Jacobs)获得了这条小河的发现权与命名权。这条小河此前在当地土著语言中被称为“Cowieaurita”,意思是“黄褐色的水”,在威廉·杰卡斯招呼他的弟弟约翰和妹妹安娜过来一同沿河而居之后,这条小河就被称为“杰卡斯小河”(Jacob's Creek)。
威廉·杰卡斯当年绝不会想到,“Jacob's Creek”会成为日后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代名词之一。他也不会想到,他们当年居住的小屋如今成了杰卡斯酒庄访客中心最著名的景点。杰卡斯小河开始和葡萄酒攀上亲,还是在勤勤恳恳的小约翰手里。当约翰和他新婚太太在罗兰低地(Rowland Flat)买了30公顷的土地、完成了自己的置地梦想后,1847年,约翰又在杰卡斯小河边开拓出当地第一片商业葡萄园,虽然面积还不到两公顷。兢兢业业酿了近30年葡萄酒之后,1872年,约翰·格兰姆退休,酿酒事业转交给他22岁的儿子古斯塔夫(Gustav)。罗兰低地的那片土地后来以另一种方式留存于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历史。1912年,老约翰开创的葡萄酒事业扩张成一家大型公司,注册名称为格兰姆家族公司(G. Gramp & Sons),这也是“奥兰多”(Orlando)商标第一次出现。“奥兰多”是“Roland”的德语说法,暗含了罗兰低地的地名。
发表文章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