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如何在家里追忆逝水年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8·阅读时长5分钟

107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50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陈晓帆)


( 旧衣箱改做书架 )

有些人的家是他生活的真实再现:他的家族历史,他的个人经历,他的热情,在每一件家具、装饰品、纺织物里都能看到,它们编织在一起,带来情感上的回忆,也体现出主人的审美观。艺术家尼古拉在北京怀柔乡下的家正是如此,里面摆满了家里老辈人传下来的、朋友赠送的、旅行时路遇的种种家居用品。

尼古拉住的这栋房子最早是个供销社,此地原是乡政府所在地,逢农历三、七有集,很热闹,后来乡镇合并,乡政府迁走,这一片随之萧条,供销社慢慢倒闭。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艺术家买下供销社的房子,改成住所。3年前,尼古拉第一次看到它,被它的气质所吸引,“我喜欢它适宜的尺寸,正正方方的空间结构,房间很有连续性,坐南朝北,每一个房间都看得到庭院”。当时正值暑天,他在房子里感到阵阵穿堂风,十分凉爽,“似乎是巴黎的地铁,夏凉冬暖”。尽管在罗马尼亚出生,长大后又移居巴黎,但尼古拉一下子就认同了这个地方,觉得这里是他的家,于是买下了这栋不大的房子。住到北京,房子就体现出了地域性的差异:“门开得比较低,也许适合东方人的个头,还好我进进出出还没被撞过头。”

房子是平房,但人字形的屋顶极高,很像欧洲乡间常见的农舍。上一任主人在内部加了一层,多出一个有坡顶的二楼,增大了使用空间,尼古拉没有再对房子的结构做改造。他甚至没有对建筑本身做更多的装饰,只是重新粉刷了墙壁,给木地板抛了光打了蜡。他在一些天花板下做出装饰性的梁,往往几道梁叠在一起,高低不同,视觉上很有变化。在重要的房间,比如起居室和餐厅,他会在一面墙上再砌出半堵墙,墙面上挂画,墙头放盆盆罐罐等古董,装饰性很好。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梅兰芳的角色

四大名旦与盛世梨园想象

90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