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2-28·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47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朱伟)
“旦”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氓》中,一首被遗弃女子的哀歌。此诗最后一段说到淇水有岸,水洼有边,两小无猜时信誓旦旦,没想到现在不念旧情,适得其反。信誓旦旦中的旦旦,东汉郑玄解释是“恳恻款诚”,后人一直延续这解读,信誓旦旦便简单成“明明诚恳地发过誓”。其实,“旦旦”里应该包含一种声音。
《说文解字》解“旦”为“明”,通宵达旦,天亮了。亮也可为靓,一种光鲜。鸡鸣为天亮,我从《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读到有《鸡鸣歌》,按照《乐府广题》的说法,汉代有鸡鸣卫士,因宫中不能养鸡,鸡鸣就由卫士歌唱替代。5个太监分别值五更,彼此传递,到五更后天亮,卫士就起唱。代雄鸡啼晓是什么样的歌唱?它令我联想西方阉人歌手的声音,高亢悠长,美丽又苍凉。现在留下的这个《鸡鸣歌》是:“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鸟鹊。”严具就是盥洗用具,此歌大约从东汉流传,因为汉明帝刘庄时代,避讳“妆”字而称“严”。鱼钥是锁,东汉年间锁为鱼形,递鱼钥是为晨起开门。汉明帝刘庄登基是公元56年,正是尼禄任罗马皇帝期间。
鸡鸣卫士之歌令我想到《礼记·坊记》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相彼盍旦,尚犹患之。”这是从“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君臣应有别引出的诗句。孔子考据,这是逸诗,所以《诗经》中找不到。孔子说,盍旦在夜里求明,反夜为昼,就如臣奢侈逾理,要反臣为君,由此为患。按郑玄注解,盍是一种夜鸣求旦的鸟,求不可得,大家就讨厌它反昼夜而乱昏明。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