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2-28·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15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天啊,听起来有点吓人,希望我们不会看到奥巴马上台后像克林顿那样削减军费。”这是11月25日路透社披露美国最新的一颗导弹预警卫星DSP-23失灵后,美国网友Joeydq第二天在邮件论坛里发出的惊呼。而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空间战论坛里,很多网友在讨论此事时,都链接了一篇发表在2007年4月8日《航空周刊》上的文章。在这篇题为《DSP卫星正在监视咄咄逼人的中国导弹试验》的文章中,作者克雷格·科沃尔特(Craig Covault)认为DSP卫星并没有过时,它们还要完成监视越来越频繁的中国导弹试验的任务。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1月10日20时50分,美国空军最后一颗DSP系列导弹预警卫星DSP-23被首次进行业务发射的德尔塔-Ⅳ火箭送上太空。11日3时10分,卫星与火箭分离进入同步轨道。2008年9月中旬后,一些专门观察美国军用卫星的业余爱好者发现DSP-23已经不工作了,并在网站上讨论此事。路透社记者捕捉到这一信息并证实后,于11月25日发出了报道。DSP卫星一般在轨道上有5颗星,3颗工作星和2颗备用星。3颗工作星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空,卫星上的红外望远镜与对准地面卫星轴线形成8.5°凝视锥角,当卫星星体以每秒6转自转时,卫星上的红外望远镜每个8~12秒可对1/3的地球表面扫描一次,3颗卫星交叉覆盖了除两极之外的地球表面。导弹发射时,红外望远镜90秒后可捕捉到火箭尾焰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信号传到位于澳大利亚、欧洲、美国本土和一个移动的地面站上解算。同时,为了甄别信号、防止虚报和跟踪导弹运动轨迹,卫星上还装了一部高分辨率的可见光摄像机,摄像机每隔30秒将一幅1~2帧/秒的电视图像传给地面站。地面站经过甄别、分析处理后,再将导弹飞行数据传给部署在各地的反导预警雷达和实施导弹拦截的部队,整个过程3~4分钟。
自1970年11月6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DSP卫星后,至今已经发射了23颗,除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次因火箭燃料泄漏失败外,其他的星工作都很正常,所以卫星也进行了3次升级并都进行了延寿。按照小布什政府的计划,DSP系列卫星将服役到2014年,这期间除了监测俄罗斯、中国、伊朗、朝鲜的导弹和卫星试验及火灾外,还要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提供最初的导弹原始数据,最终等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中标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系统”(SBIRS)来接班。现在理论上通过延寿可以服役到2020年的DSP-23失灵了,而替代的SBIRS也因预算从最初的42亿美元攀升到了110亿美元而一再推迟,那么怎么办呢?根据美国网友分析,现在轨道上有6颗DSP星(DSP-18~23),当然首先是用备用星中状态比较好的顶替DSP-23,接着就是空军已经争取的在2009财年向国会申请1.17亿美元补射一个星。但在DSP-23的故障没有查清之前,谁能保证其他的DSP星不再出问题呢?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